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才觉哀猿绝,还闻离凤鸣。
青山无限好,白发不须惊。
会取坐忘意,方知太古情。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听琴》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琴宜入夜听,
别起一般清。
才觉哀猿绝,
还闻离凤鸣。
青山无限好,
白发不须惊。
会取坐忘意,
方知太古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在夜晚聆听琴声的情境。诗人邵雍通过琴声表达了对离散之感的思索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境界的领悟。通过琴声的启迪,诗人追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和境界。
赏析:
诗词以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琴声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境界。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琴宜入夜听:
琴声最适合在夜晚聆听,夜晚的宁静和深沉可以更好地传递琴音所蕴含的情感。
别起一般清:
琴声的音韵和音调非常纯净,清澈而动人。这里的“一般”意指独特、非凡。
才觉哀猿绝:
诗人在琴声中感受到了哀怨的猿鸣声渐渐消失的悲凉情境,表达了人生离别的哀伤之情。
还闻离凤鸣:
离凤指的是离别的凤凰,象征各自离散的爱侣。琴声中传来凤凰的鸣叫声,再次勾起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青山无限好:
诗人借青山来比喻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喜爱。
白发不须惊:
诗人表示年老时白发的变化并不令他惊愕,显示出对生命历程的豁达和接受。
会取坐忘意:
通过聆听琴声,诗人能够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忘却尘世的杂念,领悟到超越时空的真理和道情。
方知太古情:
通过聆听琴声,诗人才能领悟到太古时代的情感和境界,感受到永恒之美和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词以琴声为媒介,通过音乐的启迪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超越时空境界的追求。它展现了邵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高松暑不侵,芭蕉堕新绿。茅亭有高士,清溪时濯足。天风吹葛巾,醉向亭中宿。悠然忘市朝,醒来饭黄犊。
猎猎霜风洒鬓华,停车话别柳边沙。尔兄新调阳关戍,老我先淹青海涯。天际朔云分雁影,江南春事迫梅花。封题不了羁孤意,一一相烦说到家。
二顷良田数亩居,笔耕学殖世名儒。兰闱初喜携儿去,蒿里旋悲与妇俱。四季浇花非实相,百年种德是宏模。素车会葬空闾巷,试问他人得尔无。
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客来谈世事,欲笑还嬾笑。
一叶春王拆瑞筇,八斋西省夕香浓。多年不宿金闺署,半夜再闻长乐钟。却展旧编探史汉,更惭高步接夔龙。十思三省无荒豫。千载亨辰岂易逢。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