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堂东砌下松,三年潇洒伴衰翁。
寒声动荡潮初上,疏影孤圆月正中。
清彻纱帷延昼梦,绿涵金盏带春风。
自缘多病饶归思,便觉山林野意通。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庭松安静堂》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偏爱堂东砌下松,
三年潇洒伴衰翁。
寒声动荡潮初上,
疏影孤圆月正中。
清彻纱帷延昼梦,
绿涵金盏带春风。
自缘多病饶归思,
便觉山林野意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安静的庭院里欣赏松树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寂静的喜爱,以及对衰老和归思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松树、潮声、月亮和春风等元素,以及诗人自身的病痛之感,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庭院里的景物,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人偏爱庭院东侧的松树,这表明他对松树的特殊情感和倾慕之情。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长寿,与诗人的衰老形成了对比,体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
诗中的"寒声动荡潮初上"和"疏影孤圆月正中"描绘了潮声和月亮的景象,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氛围。潮声和月亮都是自然界的元素,与庭院中的松树相互呼应,加深了诗词的意蕴。
诗中还提到了纱帷、金盏和春风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诗词的描写。纱帷延昼梦,暗示诗人在午睡中醒来,清醒地欣赏着庭院的景色。金盏映绿,春风拂过,给人一种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最后两句"自缘多病饶归思,便觉山林野意通"表达了诗人多病的身体状态,以及由于病情而引起的对归思和山林野趣的思考。诗人通过感受自然景物的美丽和恢宏,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和宁静。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抚慰内心的表达,是宋代文人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庭松安静堂》展现了蔡襄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以及对衰老和归思的思考。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写,诗词给人以安静和宁和的感觉,让读者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思考。
养生有妙理,省事与寡言。于此能力守,众说皆其藩。扰扰斲汝本,譊譊伤汝魂。要当俱置之,息深踵自温。
测量精义学多般,远阔高深指顾间。结发结肠无底止,试量恨海与愁山。
晚憩孤亭上,羸骖系断柯。荒门寒带路,空槛阔增波。往事青山在,余生白鸟过。诵言成绝唱,亹亹迫阴何。
我爱山居好,堆豗忽坐忘。草塘银泼刺,庵户铁琅珰。只道云藏坞,那知市隔墙。人嫌吾寂寞,吾亦笑人忙。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半载持竿野水东,山翁心不类渔翁。何须巧饵悬钩上,会使奸鳞落鼎中。西伯道高来吕望,文宗才短失卢仝。纵人能取鳞中意,南海波澜一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