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桐柏观》

鸟道寒藤结,洞门苍藓深。
楼台在山畔,松桧出云心。
土暖春长在,峰高月易沉。
羽衣祠太乙,香冷石坛阴。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桐柏观》是夏竦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观景的场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宗教信仰元素,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神秘力量的敬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鸟道寒藤结,洞门苍藓深。
楼台在山畔,松桧出云心。
土暖春长在,峰高月易沉。
羽衣祠太乙,香冷石坛阴。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集中在自然景物和宗教信仰方面,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神秘力量的敬仰。

诗词以描绘"鸟道"和"洞门"为开篇,表现了山间景色的清幽和幽深。"鸟道寒藤结"形象地描绘了鸟儿穿梭其中的景象,"洞门苍藓深"则展示了洞口被苍翠的藓苔所覆盖,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楼台在山畔,松桧出云心"描绘了楼台矗立在山脉旁边,松树和柏树高耸入云,似乎与天空相融,给人一种高远和庄严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土暖春长在"表明大地逐渐回暖,春天的气息长久存在,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到来。"峰高月易沉"揭示了山峰高耸入云,月亮升起时容易被山峰遮挡,这里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最后两句"羽衣祠太乙,香冷石坛阴"涉及到宗教信仰,"羽衣祠"是指祭祀太乙真人的祠堂,"太乙"是道教中的神仙,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香冷石坛阴"则是在形容祭坛上的香烟逐渐消散,石坛处于阴暗的环境中,给人以肃穆和神秘感。

整首诗以山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宗教信仰元素,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神秘力量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变化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意境深远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哲理思考。

  • 《寄赵鄂州》

    田家禾黍方登场,枯桑索索天雨霜。黄花篱落尚可醉,今我不乐思武昌。武昌使君半年别,前日书来慰愁绝。想思为我作西亭,徙倚阑干只明月。大材开府何优游,政声日随江水流。赐金增秩未为宠,咫尺丹诏催归辀。灯前春雨同挥翰,南风吹船着淮岸。云间过雁唤愁生,短褐饭牛歌夜半。

  • 《琛卿论诗用前韵示之》

    活法端知自结融,可须琢刻见玲珑。涪翁不作东莱死,安得斯文日再中。

  • 《徐十八晦落第》

    嘉谷不夏熟,大器当晚成。徐生异凡鸟,安得非时鸣。汲汲有所为,驱驱无本情。懿哉苍梧凤,终见排云征。

  • 《次韵武侯庙》

    武侯遗庙自丹青,霸业销磨但故城。北魏中分盟血在,南阳三顾夙心明。君臣际会宜兴汉,吴蜀相资失借荆。独致瓣香思祀典,西山回首暮云生。

  • 《书龙变轩事乃成颂白青城道伯》

    一室绝尘埃,和风撼瑶竹。满几惟琴书,潇然异尘俗。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录。或同务玄子,楸枰两三局。夜对隔林月,膝上奏神曲。更深兴未阑,徐徐启缄轴。好来青城君,云开远山绿。

  • 《水龙吟(寿嗣荣王)》

    望中璇海波新,泛槎又匝银河转。金风细袅,龙枝声奏,钧箫秋远。南极飞仙,夜来催驾,祥光重见,紫霄承露掌,瑶池荫密,蟠桃秀、螽莲绽。新栋晴翚凌汉。半凉生、兰檠书卷。绣裳五色,昆台十二,香深帘卷。花萼楼高处,连清晓、千秋传宴。赐长生玉字,鸾回凤舞,下蓬莱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