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堂西十亩园,晚凉迎步绿阴繁。
共惊春去已多日,争看花开最后番。
未许狂风催烂熳,故将青幄强安存。
请公作意勤欢赏,趁取残红照酒樽。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蔼蔼堂西十亩园,
晚凉迎步绿阴繁。
共惊春去已多日,
争看花开最后番。
未许狂风催烂熳,
故将青幄强安存。
请公作意勤欢赏,
趁取残红照酒樽。
中文译文:
宜人的庭院位于房屋的西侧,面积十亩,树木葱茏,绿荫繁盛。大家共同感叹春天已经过去了很多天,争相观赏最后一波芍药花绽放。
尚未经风吹雨打而凋谢,因此将这片青色的幕帘强行保留下来。请陈述古舍人用心欣赏,趁着把残留的花瓣照亮酒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庭院中的芍药花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庭院的景致,庭院宜人,树木葱茏,绿意盎然。诗中提到春天已经过去了很多天,这表明时光流逝,人们对春天的离去感到惋惜。
诗人通过描绘芍药花的盛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他们争相欣赏最后一波芍药花的开放,希望能够抓住最后一丝美丽。诗中的花瓣被比作残留的红色,诗人鼓励陈述古舍人用心欣赏,趁着把这一点美好留存下来。
整首诗意境清新,以花景为媒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诗人通过芍药花的盛开和残留的红色,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和对美的追求的渴望。这首诗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含蓄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数日及中秋,迎月试新醁。清晖困屏翳,顽阴费驱逐。广座迷樽俎,高堂费灯烛。未用恤一眚,何妨纵百沃。见人如见月,张家呼小玉。
官舍莺啼绿树阴,炎天步屟尔能寻。楼前过雨山俱出,阶下生烟竹更深。讲肆不妨开马厩,诗篇何必到鸡林。酣歌气与秋空远,丹壑谁知静者心。
冬令常温客不愁,日来还用理衣裘。浪开易落惊花雨,过暖成寒似麦秋。木叶摇风摧宿鸟,江烟带暝起沙鸥。何人有酒生春意,驱我新诗到笔头。
乞取池西三两竿,房前栽著病时看。亦知自惜难判割,犹胜横根引出栏。
浮云扫尽天如水,十里疏钟到野堂。窗纸月明人不睡,屋茅霜冷夜初长。归休固已师沮溺,承学犹能陋汉唐。安得子孙常念此,不妨世世业耕桑。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