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马退余春草,避世人归起夏蚕。
破屋烟沙飞飒飒,遗民须鬓雪毵毵。
青山几处杨梅坞,白酒谁家榉柳潭。
休学丁仙返辽左,聊同庾老赋江南。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同陈养晦兵后过邑》是宋代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搜山马退余春草,
避世人归起夏蚕。
破屋烟沙飞飒飒,
遗民须鬓雪毵毵。
青山几处杨梅坞,
白酒谁家榉柳潭。
休学丁仙返辽左,
聊同庾老赋江南。
译文:
山野中的马儿已经退隐,春草还剩余。避世的人们开始回归,开始养蚕。破旧的房屋中弥漫着烟尘,它们飘飘洒洒地飞舞着。被遗弃的人们的鬓发如同白雪一般洁白。
青山上有几处杨梅坞,那里有谁家的白酒,榉树和柳树环绕的潭水。停止学习的丁仙(指作者自己)回到辽左,只是暂时和庾老一同描绘江南风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隐逸山野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山野中的景物和人物,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追求宁静的渴望。
诗中的搜山马、春草、夏蚕等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给人一种恬静宁和的感觉。破屋烟沙的描写则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凸显了人事如梦的虚幻感。
诗中提到的遗民,指的是被战乱或政治动荡所迫而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的颓败和凄凉,通过描述他们的鬓发如雪,给人一种深深的同情之感。
最后两句以庾信和丁仙自称,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江南风景的向往。诗人宁愿选择辽左的平静,放弃学习返璞归真,与庾信一起再现江南之美。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逸人士的形象为主线,流露出诗人追求宁静和自由的心境,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隐居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以淡泊的情怀和含蓄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华堂不料着野客,菲屦底同章甫冠。鸥外翠光清醉眼,尊前爽气动危栏。霜沉紫荇玉奁阔,风脱丹林烟髻寒。百榼香醪消万斛,酒中跌宕赖君宽。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製,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黄鸟无声叶满枝,闲吟想到洛城时。惜逢金谷三春尽,恨拜铜楼一月迟。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楞伽大师兄,夸曦识道理。破锁推玄关,高辩果难揣。论语老庄易,搜索通神鬼。起信中百门,敲骨得佛髓。此外杂经律,泛读一万纸。高殿排名僧,执卷坐累累。化物自一心,三教齐发起。随钟嚼宫商,满口文字美。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纵遇强礼拜,雅语不露齿。劈破天地来,节义
玉无瑕,春无价。清歌一曲,俐齿伶牙。斜簪鬀髻花,紧嵌凌波袜,玉手琵琶弹初罢。怎教他,流落天涯,抱来帐下;梨园弟子,学士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