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云不雨风称雄,扫花晚坐蓬莱宫。
幅巾野服才相逢,华茵解下金线狨。
人道青田双鹤、平舆二龙,笑揖群彦时一中。
百寮之山直丛丛,回廊窈窕庭阴浓。
园禽语变春事空,水花色静天机融。
归来笑傲掀短篷,溪澄月白闻笙鸿。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同程季予游李雷锋和张仁溥》是宋代吴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顽云不雨风称雄,
扫花晚坐蓬莱宫。
幅巾野服才相逢,
华茵解下金线狨。
人道青田双鹤、
平舆二龙,笑揖群彦时一中。
百寮之山直丛丛,
回廊窈窕庭阴浓。
园禽语变春事空,
水花色静天机融。
归来笑傲掀短篷,
溪澄月白闻笙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景物和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同程季予、李雷锋和张仁溥游览的情景。
诗的开篇“顽云不雨风称雄”,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云朵聚集而未下雨,风势猛烈威猛。这一景象映衬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的“扫花晚坐蓬莱宫”,通过描写晚间扫花的场景,将诗人带入一个如仙境般的地方。蓬莱宫象征着诗人的遐想和向往。
诗的第三、四句“幅巾野服才相逢,华茵解下金线狨”,表现了同程季予、李雷锋和张仁溥这三位朋友相约野外游玩的情景。他们解下华丽的衣饰,以朴素的幅巾和野服相遇,并享受自然的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自然景物和人物相互映衬的美景。“人道青田双鹤、平舆二龙”,展示了青田山上的两只白鹤和平舆上的两条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景象。
“笑揖群彦时一中”,表达了作者与同行的朋友们欢快交谈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的快乐与亲近。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园中的景物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百寮之山直丛丛,回廊窈窕庭阴浓”,描绘了园中的山峦和回廊,给人以幽静、宁谧的感觉。
“园禽语变春事空,水花色静天机融”,通过描写园中的鸟语和水花,表达了春天的景象和大自然的神秘与融合。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归来笑傲掀短篷,溪澄月白闻笙鸿”,描述了诗人游玩结束后的欢乐归途。他掀起短篷,笑傲风尘,听到溪水澄澈,月色明亮,笙鸿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中。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与朋友们在自然中游览的欢乐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通过描绘山水、花草和动物,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以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景象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
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江上哀。此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
最险王干三岭路,加之雨滑马行迟。忽惊山客俱来迓,谁报家人已预知。饤果待斟分岁酒,剪蔬先赋立春诗。春闻六十犹痴谚,尚少一年焉不痴。
一点秋光寄画图,秋来吟鬓似枫疎。晴烟染树看何足,缺月梳云状不如。暑退凉生蝉有语,水长天远雁无书。此心直欲鹏南举,不学蜘蛛结网居。
为长心易忧,早孤意常伤。出门先踌躇,入户亦彷徨。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旧居近东南,河水新为梁。松柏今在兹,安忍思故乡。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
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绿叶何蓩蓩。青条视曲阿。上有双栖鸟。交颈鸣相和。何意行路者。秉丸弹是窠。
大溪章溪溪水清,上寮下寮山路平。三山屹立相犄角,百里连亘如长城。仰干云霄不盈尺,俯视天高浮寸碧。闲云吞吐溢涧谷,飞泉喷洒下石壁。中有一山名芙蓉,端冕正色群山空。望之可敬不可慢,僧言直与衡岳同。坡陀突兀作云洞,虎豹蹲踞栖鸾凤。闻道前山开辟日,曾住浮屠几千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