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曾几时,桂露飒已秋。
兴来任两屐,散此默默忧。
岚光近仍灭,鸟语静忽流。
新亭迥临危,急润循岩陬。
上有独树荫,下有鸣湍幽。
长飙一振荡,俯仰闻飕飕。
平生尘累心,净尽迥此游。
徘徊啸咏发,瞻眺穷林丘。
天寒云已归,山好客自留,悠然百不知,日月过则休。
人生乐在我,何必遂所求。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同胡原仲吴公路游清湍亭赋诗得流字》是刘子翚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出山曾几时,
桂露飒已秋。
兴来任两屐,
散此默默忧。
译文:
离开山中多少时光,
桂花的露已经凉秋。
心情高兴时,随意穿上两只鞋,
散步时默默地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情感受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游览清湍亭时的心境和感受。
诗的开头,作者回忆起离开山中的时光,暗示着他曾经有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接着,描述了桂花的露已经凉秋,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叹。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在清湍亭游玩时的心情。他说自己兴致勃勃地出门,穿上鞋子,但内心却有隐忧。这里的"两屐"象征着游玩的行程,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似乎有些忧愁和思虑。
诗中描绘了环境的变化,岚光渐渐消散,鸟语也突然静默,展示了清湍亭的景色。新亭依附在险峻的山岩之上,水流飞溅,上方有独自的树荫,下方有幽静的潺潺水声。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峻峭的自然氛围。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阵强风吹过,令人俯仰感受到呼啸声。这里的风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而在这个清幽的环境中,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解脱。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游玩时的心情。他自在地游览山水间,不受时间的限制,不计较日月的流转。他认为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的心境,而不必追求过多的物质欲望。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清湍亭游玩时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以清幽的山水环境为背景,表达出作者对世俗纷扰的抵触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的愿望。同时,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寒蛬入夜忙催织,戴胜春深苦劝耕。人若无心济天下,不知虫鸟有何情。
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琴樽陈席上,纨绮拜床前。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感深情惝怳,言发泪潺湲。忆昔龙图盛,方今鹤羽全。桂枝香可袭,杨叶旧频穿。玉籍标人瑞,金丹化地仙。赋成攒笔写,歌出满城传。既矫排虚翅,将持造物权。万灵思鼓铸,群品待陶甄。视草丝纶出,持纲
山中寂寞少花枝,过尽春风病不知。未分春归便无迹,陶瓶聊复浸酴醾。
我爱昭州乐,供官不在多。薰风齐乐圣,淑气且宣和。谒庙知神格,铺筵喜客过。声边无一事,对酒漫高歌。
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
绿衣持节拥亭亭。玉立万娉娉。一见寸心倾。任诗画、无声有声。新篁摇葆,苍梧张盖,山色入帘青。云淡午风轻。看树影、西窗又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