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
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
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诗,内容描写了在早秋时节,与好友卢明府在张郎中的海亭上共享美酒佳肴,欣赏竹子景致,畅谈人生的场景。
诗中的“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意指坐在一旁欣赏琴歌的宰相,与书生游客交谈往来。此处既有贵族的身份,也有文人的雅趣,彰显了诗人精神世界的宽广和兼容。
诗中的“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竹林景观的喜爱之情,也借此抒发自己来到苏州的快乐心情。这里的苏州可以被理解成诗人旅途中的一站,充满了新鲜和期待。
诗中的“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提到了诗人曾在华亭省(地名)任职,并与友人一同乘仙舟出行的经历。这里的华亭省可以被视为诗人的过去经历,而现在的宴会和竹林景致则成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
最后两句“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思考。通过临泛湖水,诗人深刻地触发了时间的流逝感,荷叶上的露水也凝结成了珍珠般的晶莹,隐喻了岁月的积累和沉淀。
整首诗以描写宴会的场景和表达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对时间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画屏展尽一山川。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悟来便做**麽。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青山北去连天会,绿水东流到八闽。何必此中分界限,普天率土尽王臣。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貂冕冠蝉载服,鸾台凤池荣簉。年年桂觞介寿。正江梅、犯寒时候。料想舞僮歌女,翠鬟依旧。富贵人间罕有。任鼎沸笙箫对樽□。稳步堤沙,高攀禁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