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同七兄及崧上人自坟庄还寺》

和风快人意,岸帻晚襟凉。
日落野痕碧,月生淮际光。
论诗得灵运,静语属支郎。
不是耽闲散,从来懒性长。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同七兄及崧上人自坟庄还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风快人意,岸帻晚襟凉。
日落野痕碧,月生淮际光。
论诗得灵运,静语属支郎。
不是耽闲散,从来懒性长。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静宜人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感悟。和风吹拂着,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岸上的帻子已成晚霞的颜色,襟衣凉爽。太阳落下后,野地上留下一道碧绿的痕迹,月亮升起在淮河边,洒下光芒。诗人认为诗歌的创作是得到了灵感的运作,安静地对话属于支郎(指友人),并表示自己并不是懒散的,一直以来都是有一种懒散的性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和风快人意,岸帻晚襟凉,通过对风的描写,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同时,描绘了夕阳下的岸帻已呈晚霞之色,襟衣凉爽的景象,给人以清凉的感受。日落野痕碧,月生淮际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得到了灵感的运作,静静地与友人交谈,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自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并非懒散,而是有一种懒散的性情,也可以理解为对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的倾诉。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自然景象,融入了对友情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诗歌创作和闲适生活态度的思考。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鸣。

  •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 《上巳日青龙道中一首》

    身倦寻春事,心怀结夏清。犹临曲水序,莫续丽人行。世态与吾异,生涯何日成。殷勤独相送,江上午潮平。

  • 《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

    地里光图谶,樵人共说深。悠然想高躅,坐使变荒岑。疏凿因殊旧,亭台亦自今。静容猿暂下,闲与鹤同寻。转旆驯禽起,褰帷瀑溜侵。石稀潭见底,岚暗树无阴。跻险难通屐,攀栖称抱琴。云风开物意,潭水识人心。携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沈。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 《放船》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 《紫藤树》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 《次招客见赠韵》

    夏夜僧窗淡月笼,新凉绝类九秋中。曲生入座有清浊,荔子堆盘能白红。持此淹留数佳客,慰予牢落一衰翁。骊驹散后君知否,独卧山房竹里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