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幽寻偶一欣,初来犹未叹离群。
谁知萧寺悬荒野,却有层楼插暮云。
烟外遥岑仍隐隐,风边落叶更纷纷。
天寒日薄牛羊下,绕树归鸦不忍闻。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同神泉县尉游海惠院登三惠阁有怀汉州同官》是宋代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郭幽寻偶一欣,
初来犹未叹离群。
谁知萧寺悬荒野,
却有层楼插暮云。
烟外遥岑仍隐隐,
风边落叶更纷纷。
天寒日薄牛羊下,
绕树归鸦不忍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到海惠院的情景。诗人离开城郭,沿着幽静的小径寻找自然之美,心情愉悦。初次到访这里,他还没有感叹远离人群的寂寞之感。诗人发现了一座荒野中悬挂的萧寺,高楼插入暮云之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远处的山岭在烟雾中隐隐约约,风吹落叶纷纷扬扬。天寒日渐消磨,牧羊人赶着牛羊下山归家,而乌鸦围绕树木归巢,诗人不忍听闻。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游历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诗中借助景物描写,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他感叹于自然景色的壮丽,同时也通过牛羊归巢、乌鸦归巢的描写,暗示了人们对归属感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萧寺插入暮云形容了建筑物在天际的高耸,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烟外遥岑仍隐隐、风边落叶更纷纷则通过重复和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自然景色的效果。此外,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天寒与日薄、牛羊下山与乌鸦归巢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结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受,同时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今年春夏极穷忙,日检医书校药方。甫得木瓜治膝肿,又须荆芥沐头疡。一生辛苦身多病,四至平和脉尚强。寿及龟堂老睦守,不难万首富诗囊。
麦饭瓜虀及早催,田夫双眼望侬来。油盐不倩傍人带,日午痴儿犹未回。
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影与身为伴,琴和鹤也无。饭时三种菜,香畔一函书。不似僧家处,昙昙发几株。
幽株旁挺绿婆娑,啄咂虽微奈美何。香剖蜜脾知韵胜,价轻鱼目为生多。左思赋咏名初出,玉局揄扬论岂颇。地极海南秋更暑,登盘犹足洗沈疴。
才落先明牖,无多未压檐。得时虽较浅,着物始知严。报岁三登速,裁花六出尖。贺祥开万物,却疠喜千阎。腹馁禽刚喙,螯僵蟹怕箝。地成银色界,门尽水晶帘。燕席凝杯蚁,书帏冰砚蟾。天形四垂接,曙色十分添。海讶龙飞沫,盘疑虎刻盐。阴阳惊腊早,气象假风兼。嚼爽肠忘渴,吟寒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