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
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
因嗟好景当边塞,却动归心忆具区。
终待使还酬雅志,左符重乞守江湖。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同事合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是苏颂所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同事合使前来问我,奚国的山水如何?与江乡之景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尽管土地相同,但风俗各异。南方有着万壑千岩的地势,但这里却没有适合扁舟和短棹的水域。我不禁感叹这美景应当出现在边塞之地,而我内心却无法忘怀故土。最终,等待着使者回来,以此回应他们的雅志。我再次请求左符的支持,守护江湖。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颂对江南和奚疆山水的对比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同事为名,以问答的形式回答了对方关于奚国山水和江南景色的问题。他描述了奚国的山水壮丽,但却无法与江南的水乡风光相媲美。尽管如此,诗人仍然留恋故土,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归并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他请求左符的支持,表达了自己守护家园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奚国山水和江南景色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客观的角度描绘了奚国的山水景色,用"万壑千岩"形容其壮丽的地势。然而,他也直言其地水域并不适合扁舟和短棹,与江南的水乡风光有所不同。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特色,也折射出诗人对江南景色的喜爱与思念。
诗人在描述奚国山水的同时,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他感叹美景应当出现在边塞之地,暗示自己身处异乡,心中始终念念不忘故土。最后,诗人期待着使者的回归,并希望能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故土的思念。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描写精细,通过对比和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园的深情厚意。
暂至朝真主,却思归旧峰。只依三事布,唯有一枝筇。月上当孤室,风生自古松。阴功从此满,何处觅遗踪。
梨花寒食后。被丽日和风,一时开就。濛濛雨歇,香犹嫩、渐觉芳心彰漏。墙头月下,似旧日莺莺相候。纤手为、攀折翘枝,轻盈露沾红袖。风流出浴杨妃,向海上何人,更询安否。百花任斗。应粉艳、未减杏粗梅瘦。肤丰肉秀。□可与群芳推首。□方待、酣饮花前,轻歌缓奏。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周览京城内,双阙起中央。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歌吹喧万井,车马塞康庄。昔人岂不尔,百世同一伤。归当守冲漠,迹寓心自忘。
去年同宴小重阳,香雾霏霏橘半黄。楚尾吴头双妙丽,茱枝菊蕊总芬芳。十分满釂白衣酒,两袖浓携燕寝香。回首只今如梦寐,暮云烟浪正微茫。
先生高阁水之滨,一秃翁从众主人。欲说观澜先自愧,况逢收潦更难陈。霜余过濑声逾急,日落浮霞景转新。千里迢迢春不断,陶潜曾点是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