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铜驼悲》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寻花作别的场景,以铜驼悲鸣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生命的思考。
首先,诗句“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表明了诗人豪情万丈,不愿就这样落魄度过整整三个月,于是他寻求慰藉与宽慰之地,以寻花为借口,去了东家。
接下来的两句诗“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描绘了身处洛阳河岸,马车队伍呼啸而过,而此时铜驼悲鸣,既可理解为怀念春天的美好,也可理解为对自己命运的哀怨。
后两句诗“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则描绘了桥南有许多外地来的商旅马车,北山则是另一种景象,这里有许多寻找古人的文人墨客。
接下来的两句“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则从另一种角度表现了铜驼的悲鸣,将驼鸣与春天的往事联系在一起,使其更加凄美。
最后两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徒劳的思考。诗人认为生活是短暂的,像烛火一样随风而逝,他厌倦了桃花树的笑容,与铜驼一起夜夜哭泣。
整首诗以铜驼悲鸣为主题,通过描写诗人的处境,间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铜驼的悲鸣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时光和生命的思念和哀伤。整首诗意凄凉,情感深沉,给人以思考人生和时光的启迪。
育才为国寸心丹,修泮时闻锵八鸾。绿引沧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对门看。宸钩日焕龙蛇动,书阁云齐牛斗寒。未学幸陪芹藻豆,讵耽秋菊夕英餐。
云气深深护石坛,红尘飞不到阑干。清阴满地无人迹,一径松风鹤梦寒。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三王贵养老,取重在乞言。酒醴副佳淆,黄发斯皤然。朝廷本忠厚,风俗亦变迁。岂意汉道微,侍中惟少年。耆旧无备问,李公所以难。
罢直奚官雪满腮,少年曾扈上之回。金砧丰削蹄多裂,玉秣辛酸齿半摧。苜蓿地间春早遍,葡萄宫废野花开。病嘶破枥秋风夜,独忆先朝较猎来。
碧梧枝上占秋信,微闻雨声还惬。虹影分晴,云光透晚,残日依依团箑。阑干一霎。又长笛归舟,乱鸦荒堞。两鬓西风,有人心事到红叶。娇莲相对欲语,奈莲茎有刺,愁不成折。天上欢期,人间巧意,今夜明河如雪。新宽带结。想宝篆频温,翠奁低揭。雾湿云鬟,浅妆深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