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潭石洞游俱偏,最后来寻此阁遨。
树木满林成芘荫,溪山围县恰周遭。
结交有味贫何害,薄酒虽村饮亦豪。
明日重阳吾未去,更於何处可登高。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同许从道登琼翠阁》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许从道一同游览清潭石洞,最后来到琼翠阁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潭石洞游俱偏,
最后来寻此阁遨。
树木满林成芘荫,
溪山围县恰周遭。
译文:
一同游赏清潭石洞偏僻,
最后来到寻找这座琼翠阁。
树木郁郁葱葱,形成芘荫,
溪山环绕县城,恰似周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潭石洞和琼翠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与许从道一同游览的愉悦心情。诗中描绘了清潭石洞的幽静和琼翠阁的美丽景色,以及周围的茂密树林和溪山环绕的景致。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诗中的"最后来寻此阁遨"表明诗人和许从道最终找到了他们寻求的目的地——琼翠阁,这里可能是一处名胜或休闲的场所。作者通过石洞和阁楼的游览,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体验到了与友人结交的愉悦。
诗词中暗含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诗人在结交朋友方面,认为贫穷并不会妨碍结交有趣的人,即使只有一些简单的村饮,也能享受其中的豪情。最后两句"明日重阳吾未去,更於何处可登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诗人期望在未来的重阳节能够再次登高,享受美好的景色和时光。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致和友情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情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素的感悟,诗人传达了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乱鸦飞鹭势纵横,对面机心岂易萌。一著错时都是错,宁无冷眼看输赢。
甘苦炎凉已遍经,少年磨洗晚年成。脚行险处人都错,心放宽时事自明。阅世兴衰天有眼,随时消长水无情。一身收拾归绳墨。才动千条万绪生。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澹荡春光物象饶,一枝琼艳不胜娇。若能许解相思佩,何羡星天渡鹊桥。
甲子周天事好还,关河响动剑光寒。秦川草木多如荠,时倚楼阑直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