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
蠡盏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滟滟。
泪消语尽还暂眠,唯梦千山万山险。
水环环兮山簇簇,啼鸟声声妇人哭。
离床别脸睡还开,灯灺暗飘珠蔌蔌。
山深虎横馆无门,夜集巴儿扣空木。
雨潇潇兮鹃咽咽,倾冠倒枕灯临灭。
倦僮呼唤应复眠,啼鸡拍翅三声绝。
握手相看其奈何,奈何其奈天明别。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三首》是唐代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月濛濛兮山掩掩,
束束别魂眉敛敛。
蠡盏覆时天欲明,
碧幌青灯风滟滟。
月光朦胧,山峦渐渐隐没;
离别之情紧缩,眉头微微皱起。
蠡盏倾斜,天色渐渐明亮;
青色的灯罩,沙沙作响。
泪消语尽还暂眠,
唯梦千山万山险。
水环环兮山簇簇,
啼鸟声声妇人哭。
泪水已流尽,言语也说尽,暂时入眠;
只有梦境中千山万山都险峻。
水环绕着山峰,山峰连绵不断;
啼鸟声声,仿佛是妇人的哭声。
离床别脸睡还开,
灯灺暗飘珠蔌蔌。
山深虎横馆无门,
夜集巴儿扣空木。
离开床榻,回头看见别离的面容,再次入睡;
灯火渐暗,飘动着微小的火星。
深山中,虎横伏,驿馆没有门;
夜晚聚集的人们敲打空木。
雨潇潇兮鹃咽咽,
倾冠倒枕灯临灭。
倦僮呼唤应复眠,
啼鸡拍翅三声绝。
雨悠悠地落下,鹃鸟悲鸣;
头巾倾斜,枕头倒了,灯火将尽。
疲倦的仆人呼唤,应该再次入眠;
啼鸡挥动着翅膀,发出三声绝响。
握手相看其奈何,
奈何其奈天明别。
紧握着彼此的手,相互凝视,不知如何是好;
无奈之情,无奈之情,天明时将要离别。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别离之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之情。月光朦胧、山峦渐渐隐没,象征着情感的深沉和离别的萧索。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如蠡盏倾斜、碧幌青灯,以及水环绕山峰、啼鸟声声等,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受力。整首诗以夜晚的别离为主题,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痛苦和无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水一塘,fq一只。fq头漾漾知风起,fq背萧萧闻雨滴。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天然石屋两三僧,趺坐寒云几上生。想见瓦炉烟断处,一函经对万松清。
下峡东归十五年,因君话旧意茫然。烦将远道悠悠梦,直到天西暑雪边。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不逐彩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