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雨桃鬟一饷红,楞伽三昧旧家风。
江南江北松楸远,泪眼昏花瘴雾中。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同子永和贝元复春日韵》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杏雨桃鬟一饷红,
楞伽三昧旧家风。
江南江北松楸远,
泪眼昏花瘴雾中。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日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诗中展现了花雨纷飞的春天景色,以及诗人对于故乡旧时家风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杏雨和桃鬟的红色为开篇,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鲜艳的春日氛围。杏雨是指杏花飘落的雨滴,桃鬟则指女子佩戴的桃花饰物,这种细腻的描绘为整首诗营造了浓厚的春日色彩。
接着,诗人提到了楞伽三昧和旧家风。楞伽三昧是佛教修行的一种境界,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于故乡旧时家风的回忆和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故乡的眷恋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了江南江北和松楸。江南江北指的是远离诗人眼前所在地的地方,松楸则是指远方的松树和楸树。这里用远离来形容诗人现在所处的环境,意味着他已经离开了故乡,心中充满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泪眼昏花,处在瘴雾中的景象。泪眼昏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迷茫,而瘴雾则象征着不确定和困惑。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忧郁和凄凉的氛围,与前面描绘的春日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旧时家风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离乡背井的无奈和忧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