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沧洲去,何心汉节持。
上书期得请,勇退复奚疑。
用舍非吾事,荣枯自彼时。
疾风劲草见,松柏岁寒知。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忽忆沧洲去,何心汉节持。
上书期得请,勇退复奚疑。
用舍非吾事,荣枯自彼时。
疾风劲草见,松柏岁寒知。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下困境的思考。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沧洲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分。他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和原则。尽管他有机会出仕,但他勇敢地选择了退隐,并没有对自己的选择产生疑虑。他认为权力和名利与他无关,荣辱与他的追求无关。他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风和草、松柏,体察到岁月的更迭和人事的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态度。通过回忆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诗中的"沧洲"象征着过去的岁月和美好的回忆,对诗人而言是一种遥远而美好的存在。"汉节"则指的是忠诚和正直的品质,诗人自问自己是否能够坚守这样的品质。"上书期得请"表示有机会担任官职,但诗人选择了退隐,不为名利所动。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没有犹豫和动摇。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草、松柏的形象,表达了岁月更迭和人事无常的感慨。风劲草倒、松柏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以简练、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思考和退隐的选择。通过回忆和自然景物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诗中融入了儒家的价值观,强调了忠诚、正直和坚守原则的重要性。这首诗以深刻的意蕴和朴素的语言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退隐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阴宰弄精神,空中舞玉尘。入檐灯影乱,折竹晓声频。照幌光侵曙,欺梅气压春。老夫贪快赏,呵冻拂乌巾。
老子从来薄宦情,不辞落魄锦官城。生前犹著几两屐,身後更须千载名。楼外雪山森晓色,井边风叶战秋声。一尊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
石激幽泉响,风排古木号。离城未多远,去地不胜高。出处向来误,是非何处逃。安期相领略,回首付儿曹。
秋入淮乡老,风连塞雁悲。一书烦故书,七字更新奇。我已归帆日,公方客馆时。天涯每相遇,不敢爱于诗。
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伶伦近日无侯白,奴仆当时有卫青。花月病怀看酒谱,云萝幽信寄茶经。茅君使者萧闲甚,独理丛毛向户庭。
堪嗟劫运永嘉末,忽梦清风乾道初。二十年间閒处士,可能身世得同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