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居别乘康吴俗。
民到于今歌不足。
骊驭征鞭。
一去东风十二年。
重来却拥诸侯骑。
宝带垂鱼金照地。
和气融人。
清霅千家日日春。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偷声木兰花(般涉调)》是宋代张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居住在别乘康吴的时候,
如今民众来到这里,歌唱不够。
挥舞着马鞭,驾着骏马奔向东方,
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现在重回来,却成为众多诸侯的归附。
宝带佩戴,金色照亮大地。
和气融洽,人们心怀喜悦。
清晨千家万户每天都充满春意。
诗意:
这首诗词以木兰花为象征,反映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诗中描述了过去居住在别乘康吴的时光,那里的民众欢乐歌唱,而如今民众的歌唱已经不如过去。诗人驾着骏马东风,十二年过去了,他重回来,却成为众多诸侯的归附,享有高贵的地位。宝带垂鱼、金色照地,展现了作者身份的尊贵和富裕。人们和睦相处,心怀喜悦,每天都充满春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感慨。过去的乐园已经不复存在,民众的欢乐也不再如从前。诗人通过驾驭骏马东风的形象,表现了他积极向前、追求进步的精神。然而,现实中他的地位和身份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别乘康吴到如今众多诸侯的归附,他的生活变得富裕而尊贵。最后两句描绘了当下的和谐氛围和人们的幸福心境,清晨的每个家庭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种宜人的景象让人感到愉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描绘了时光的流转,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同时展示了他在这变迁中获得的荣耀和幸福。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