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鲁将军,兵败携部曲。
来投衲子衣,解甲饭戎菽。
谁令名此山,异代有余辱。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投子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周邦彦。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鲁将军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对异代的耻辱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投子山,望鲁将,兵败携部曲。
来投衲子衣,解甲饭戎菽。
谁令名此山,异代有余辱。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鲁将军的投奔山中的景象展开。诗人通过描写将军兵败后带着部曲来到山中,穿上了衲子的僧袍,吃着戎菽(指粗糙的军粮),表达了将军的落魄和艰辛。诗中还提到了这座山的名字,暗示了这座山因为将军的投奔而声名远扬,但也带来了异代的耻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将军的悲惨遭遇和他所面临的困境。诗人通过描写将军的衣食起居,表达了对将军的怀念和对他所受的耻辱的思考。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沉而忧伤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
草树已秋声,郊原喜晚晴。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下箸槎头美,传杯瓮面清。追欢犹可勉,徂岁不须惊。
危峰抹黛夹晴川,树簇红英草碧烟。樵客云僧两无事,此中堪去觅灵仙。
花随春尽觅无痕,尚续馀欢索侑尊。一曲未终人已去,西园灯火欲黄昏。
逐日愁闻雨,今朝喜遇晴。云开山卖状,月出海生明。天地有常理,古今无限情。静中观世变,安得见河清。
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
行到竹林头,探得梅花消息。冷蕊疏英如许,更无人知得。冰枯雪老岁年徂,俯仰自嗟惜。醉卧梅花影里,有何人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