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鬼何为便赫然,似嫌刀机苦无膻。
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凊不眠。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外厨遗火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龟鬼何为便赫然,
似嫌刀机苦无膻。
图书得免同煨烬,
却赖厨人凊不眠。
中文译文:
乌龟和鬼魂为何突然出现,
仿佛嫌弃刀机没有香味。
厨房的书籍幸免于被烧毁,
却要感谢勤勉的厨人不眠不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创作的作品之一,表达了对厨房中勤劳厨人的赞美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龟鬼和刀机代表了厨房中的食材和烹饪工具。诗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乌龟和鬼魂会突然出现,仿佛是嫌弃刀机没有烹饪香味。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食物的味道和品质的关注。
接着,诗人提到图书得以幸免,没有被同煨烧成灰烬。这里的图书可以代表文化和知识,意味着它们在火灾中得到了保护。这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知识的重视和珍惜。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勤劳的厨人的感激之情。他们不眠不休地工作,为人们提供美味的食物。诗中的"凊"字意为勤勉、认真,强调了厨人们的努力和付出。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厨房中的场景,通过对食材、烹饪工具、知识和厨人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美食、文化和劳动的思考和赞美。这首诗具有王安石作品的特点,清新简约、意味深长,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所困每患失其亲,白首甘为未遇人。饥目屡常昏皂白,晨炊何敢问新陈。强颜愧我犹初仕,策足如君即要津。惜别夜阑重款晤,交情终始暖於春。
少年耽句千篇在,老境忘言半偈无。失喜因君还绝倒,但惊寒雀费隋珠。
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贤古道边。健笔南轩三大字,高风相国一泓泉。征途著句虽无暇,诗版留名自可传。寺主相邀观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由来竹符使,莫匪邦家闻。其间九贤者,尤推万人俊。太原文章伯,师友渊源濬。五事陈便宜,七制推典训。屡荐官虽崇,三已色无愠。岐公老藩朝,惠爱浃吴晋。荐士言有味,偃兵
火是人生日用资,难凭回禄做儿嬉。千镫照夜成何事,一点疏防万屋危。
披蓁卜筑古林阿,百丈心於老病多。照彻有无方得我,缘分生灭不干他。谷云冷抱松根石,山月明悬屋角萝。若子殷勤圆此话,毗耶城里问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