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是干时者,同为失意人。
言趋太原召,如忍宛陵亲。
笳鼓听临塞,琴书未离身。
别君无斗酒,当识士安贫。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叔父招》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共是干时者,同为失意人。
言趋太原召,如忍宛陵亲。
笳鼓听临塞,琴书未离身。
别君无斗酒,当识士安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梅尧臣的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应叔父的招揽。诗人和外兄都是在干旱艰难的时期里,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和富贵,成为了失意的人。施伯侃接到叔父从太原发来的召唤,他像是忍受着亲人去世的痛苦一样,含着眼泪踏上了前往太原的旅途。当听到边塞上的笳鼓声时,他仍然怀揣着琴书,意味着他对文化学习的执着。与朋友道别时,他并没有带上斗酒,而是要明白知识和内涵才是士人真正安身立命的根本。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外兄施伯侃的赞赏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施伯侃应叔父之召,诗人表达了对于士人应该以学识为重,并要明白知识与贫穷并不冲突,真正的士人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诗中的部分意象如笳鼓声、琴书等,展现了士人对于文化和音乐的追求,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整首诗词流露出对士人品格的赞美和对士人境遇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