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历藩垣一节勤,归来两地会风云。
调知白雪阳春别,香到黄花晚节闻。
夷锹犹知问中立,朝廷惜竟老希文。
台躔夜折空追叹,留得甘棠满楚郧。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别大参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李曾伯离开故乡,在外地历经风雨,最终回到故乡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几经边垣征战辛劳,归来见证两地的变化。白雪消融迎来阳春,香气飘溢黄花晚节。即便在边境,依然知道问候中立,朝廷也珍惜老年才华。在深夜里,思念涌上心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诗意:
这首诗以离别与重聚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历经沧桑,最终回到家乡的心情。诗人通过描绘大参(指朝廷中的重要官员)的经历,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他感叹离乡之苦、边境征战的辛劳,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变化的期待和对故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和回归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离合悲欢和岁月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通过描绘离乡、征战和回归的场景,诗人展示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中的白雪阳春和香气黄花,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季节的更替,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与变幻的感慨。诗人还提到了大参(指朝廷中的重要官员),通过大参的形象,表达了对朝廷的思念和对政治的关注。
整首诗以离别、归乡为线索,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辛酸和思考。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朝廷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沉追求。同时,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共情其中,感受到离别与归乡的复杂情感和人生的无常变幻。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与归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变迁。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家国的关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内涵和感人的情感。
十年倡家妇,三秋边地人。红妆楼上歇,白发陇头新。夜夜风霜苦,年年征戍频。山西长落日,塞北久无春。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胡兵屡攻战,汉使绝和亲。消息如瓶井,沉浮似路尘。空馀千里月,照妾两眉嚬。
琳宫十二夜生光,车马阗骈选佛场。水月竞邀罗绮色,栴檀都作麝兰香。林间度曲乌栖急,石上传杯兔影凉。金虎高坟胜游地,玉鱼银海正茫茫。
人生难满百年心。得分阴。胜千金。吹帽风流,时节又相寻。回首赐萸休说梦,真率具,自山林。逢迎一笑且开襟。酒频斟。量犹禁。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
交情易翻覆,世态多炎凉。倦游将何之,可乐唯醉乡。
新买紫骝马,欲归清弋江。去弹琴雁独,来认舄凫双。橐实收盈篚,浓醅熟满缸。弟兄相忆否,风烛旧西窗。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