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伯父二首》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挽伯父二首》是宋代文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Four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中文译文:
白发的儿子随着母亲,苍老的弟弟与兄长相对。
四休元易足,一笑又何用。
论事情像丝弦一样直接,保持内心如平静的镜面。
德高望重的伯父今已经离世,谁来继承他的乡里名声。

诗意:
这首诗词是洪咨夔写给他已故的伯父的挽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离世的悲痛和对他在乡里声望的赞扬。诗词以家族关系为线索,通过描绘家庭中的白发老人和年幼的弟弟,抒发了作者对亲人逝去和家族荣誉传承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思念和对家族传统的关注。诗中的"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描绘了家庭中老幼相对的情景,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转瞬即逝,呼应了作者对伯父逝世的感伤之情。"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表达了作者对伯父品德高尚的赞美,以及对真实和坦诚的追求。最后两句"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则是作者对伯父的致敬,同时也提出了对继承家族传统和荣誉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却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离世和家族传统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视。

  • 《送雅上人自鄞归杭》

    之子幡然别,何人伴寂寥。相从非世道,独去是寒朝。目送孤帆远,魂随晓浪消。重来须定约,莫待隔江招。

  • 《鹧鸪天(峡石前用韵答吴子似)》

    叹息频年廪未高。新词空贺此丘遭。遥知醉帽时时落,见说吟鞭步步摇。干玉唾,秃锥毛。只今明月费招邀。最怜乌鹊南飞句,不解风流见二乔。

  • 《六忆诗》

    忆来时。灼灼上阶墀。勤勤叙别离。慊慊道相思。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

  • 《溪上》

    秋色共溪长,游人笑语凉。萍开天倒影,莲堕水流香。鱼罶和星漉,禽罝带雨张。从今摇桂棹,不必问潇湘。

  •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茂陵罢酒惭中圣,漳浦题诗怯大巫。鬐鬣几年伤在藻,羽毛终日羡栖梧。还愁旅棹空归去,枫叶荷花钓五湖。

  • 《辋川》

    世累为身累,闲忙不自由。殷勤辋川水,何事出山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