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形如张弓,下影射秋水。
寒江风静时,逮目失洲沚。
渔歌去时唱,归和讙未已。
岂无人间乐,自快适为喜。
客子有倦怀,归心动秋苇。
更假沧浪清,聊用洗尘耳。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晚泊》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形如张弓,下影射秋水。
寒江风静时,逮目失洲沚。
渔歌去时唱,归和讙未已。
岂无人间乐,自快适为喜。
客子有倦怀,归心动秋苇。
更假沧浪清,聊用洗尘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上泊船的景象,以此抒发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的自得和欢愉之情。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景物描写,传达出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悠闲的心境。
赏析:
首句"月形如张弓,下影射秋水"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和倒影在秋水中的美景,给读者带来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下来的两句"寒江风静时,逮目失洲沚"表达了江面风平浪静的景象,使人眼前一片空旷,视线无法触及到对岸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渔歌去时唱,归和讙未已"描绘了渔民在离去时唱歌,回程时欢呼的情景。这里渔歌的声音成了整个景象中的一部分,诗人通过渔歌的存在,表达了人间的欢乐和生活的活力。
最后两句"岂无人间乐,自快适为喜。客子有倦怀,归心动秋苇"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色和氛围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疲惫的心也因为回归自然而焕发了活力。最后一句"更假沧浪清,聊用洗尘耳"表示诗人愿意借助这样的景色和声音来洗去尘埃,净化自己的内心。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和欢愉。同时,诗人也传递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的情感。
白发无余鬒,苍颜失故丹。旅游多败意,大屋每饶寒。出畏霜侵褐,归乘日暖鞍。若非时得句,何以慰衰残?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萧条司马宅,门巷无人过。唯对大江水,秋风朝夕波。
尊前路映暮尘红,池上琴横醉席风。今日别君如别鹤,声容长在楚弦中。
白云峰下白云堂,堂上高人一辨香。绕殿持经山四合,缭墙行道木千章。众生示免婴时苦,大士宁能与世忘。祈雨祈晴来复去,此身却似白云忙。
风吹玉露洗银河,爽气平分桂影高。把笛倚偻人不寝,此心直拟数秋毫。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