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欲闭户,风清聊杖藜。
千山犹带雨,一径已无泥。
虢虢水声急,悠悠云影低。
催归缘底事,著意旁人啼。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晚步》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情感的感悟。
诗中的第一句“日落欲闭户,风清聊杖藜”暗示了太阳已经西斜,天色渐暗,人们准备收拾归家。诗人手持拐杖,悠闲地漫步,感受着微风的清凉。这里的“杖藜”是指拄着拐杖散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自然中放松身心,寻找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千山犹带雨,一径已无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虽然天色已晚,但山上的云雾仍带有雨水的气息,而小径上已经没有泥泞,似乎是诗人在表达自然和谐的美好。
诗的下半部分,“虢虢水声急,悠悠云影低”描绘了水流和云影的情景。诗人用“虢虢”形容水流的声音,生动地表达了水流的奔腾之势。同时,他用“悠悠”形容云影的低垂,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这两句描写了大自然中动与静的对比,使整个景象更加丰富和生动。
最后两句“催归缘底事,著意旁人啼”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他感叹时光的流逝,催促自己回家,但也留有一份对自然美的眷恋。最后一句“著意旁人啼”意味着诗人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感悟,而不受他人的干扰。
整首诗以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所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引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罗带江流碧玉峰,旧游如梦一星终。烦披石寻题字,定有人能记此翁。
占秋呈瑞。四海杨公子。蹋拖尚带蓬壶体。清新春草句,潇洒兰亭字。宦情少,眠云弄月知心事。此去应无滞。稳步烟霄地。鹏万里,鹤千岁。他年黄阁老,访我清溪醉。青凤舞,贻君万斛瑶花蕊。
心得高明趣,楼开井邑间。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景物因天巧,轩窗占地悭。寒暄俱可至,徒倚不知还。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香佩分紫绣囊。野塘波急折鸳鸯。春风灞岸空回首,落日西陵更断肠。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从今千里同明月,再约园时拜夜香。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