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刹寻春傍翠微,游人谁解惜芳菲。
阴晴野日不常见,红白路花相杂飞。
一世功名催俊杰,千金歌舞属轻肥。
左迁病守真无用,试学山公倒载归。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晚春出郭北山佛寺》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天晚上出游的画面,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幽静的庙宇,春日融融,我来到郊外的北山佛寺,
谁能领悟游人对美景的珍惜之情?
天空时晴时阴,阳光照耀的野外景色时常变幻。
红花和白花交织在路旁,如雪花般飘飞。
一生追求功名的壮丽事业,促使杰出的人才崛起,
而财富与歌舞则属于肥胖轻浮的人。
我因病被贬斥而守在这寂静的地方,却无用处,
试图学习山居的智慧,反而倒带回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描述了郊外佛寺中幽静的环境和春天的美景,但他却感叹游人们对这美景的漠视,无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珍贵之处。诗中的阴晴野日变化不定,犹如人生中喜怒哀乐无常,充满变数。
诗中出现的红花和白花相杂飞,象征着人生中各种不同的经历和遭遇交织在一起。一生追求功名的杰出人士与追求享乐和轻浮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与真正的智慧和境界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被贬斥在寂静的山寺中,试图向山居的智者学习,但最终感到这种尝试是徒劳无功的,反而使自己回到了原点。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对名利与内心修炼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抒发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与内心修炼之间的矛盾和追求真理的探索。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也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韵味。
有鹤在林,翙翙其鸣。风所漂摇,求其友生。不狩不猎,麾之以肱。宛其死矣,宁莫之懲。英英白云,毋金玉尔音。如可赎兮,实劳我心。
花前静榻间眠处,竹下明窗独坐时。著甚语言名定泰,林间自有翠禽知。一霎催花细雨回,集芳堂下锦千堆。浪红狂紫浑争发,不待商量细细开。初晴月向松间出,盛暑风从水面来。已比他人多数倍,况能时复举尊罍。同云漠漠雪霏霏,安乐园中赏玩时。酒放半醺帘半卷,此情无使外人知。
图画当年爱洞庭,波心七十二峰青。如今高卧思前事,添得卢公倚石屏。
灵通寺前老圃,畦蔬想见如云。谋拙嗟予飘泊,归来与尔知闻。
又是山寒水绿秋,年华冉冉鬓边流。一声孤雁人千里,三点寒更月半楼。宦海浮生成底事,骚人彻骨是长愁。天空地迥凄凉夜,一曲商歌一掉头。
南杰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