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
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
花朵盛开的尽头仍有新的白花,登上楼阁,心情如何?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一年中春天的日子少,世间痛苦的人却很多。
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
忧愁之醉并非因为酒,悲叹之吟不是一首欢快的歌。
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寻求禅师来治愈这种痛苦,唯有劝你读《楞伽经》。
这首诗词表达了白居易晚春登上大云寺南楼的心情,他看到花朵盛开的尽头仍然有新的白花,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思考。虽然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但是它的存在时间却很短暂,而且世间痛苦的人却很多。白居易感到忧愁,他的忧愁并非来自于酒的影响,而是内心的痛苦。他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并寻求禅师的指导,希望读《楞伽经》能够治愈他内心的病痛。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生命和痛苦的对比:诗中通过描绘花朵盛开的景象和世间痛苦的存在,对比生命的美好和人间的苦难。这种对比凸显了生命的短暂和世间的无常,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2. 忧愁与禅修: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但他并没有借助酒精或其他外在的方式来排解痛苦,而是寻求禅师的指导。这体现了他对内心的修炼和超越的追求,通过读《楞伽经》来寻求心灵的治愈和平静。
3. 诗意的启示:诗词中的“花尽头新白”可以被理解为希望与希冀的象征。即使在困境中,仍然存在着新的希望和可能。白居易通过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寻求禅修的方式,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寻求解脱的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生命短暂、世间苦难和内心痛苦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心灵解脱的渴望。它引发读者对生命、痛苦和希望的深入思考,体现了白居易对于人生哲理和禅修修行的关注。
绕西园、粉笼千雉,镜池屏石天造。主人意匠工收拾,华屋落成闻早。输奂巧。望缥缈、五云深处移蓬岛。油幢羽葆。指貔虎长驱,鲸鲲网取,电走捷旗报。铙吹发,回庑连屯饮犒。海山波静烟扫。纶巾萧散环珠履,春满绿杨芳草。人境好。是握穗五翁,福地无尘到。芝书在道。便整顿乾坤
冠苔郁相依,名园花未稀。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赫赫惟皇,如日之光。肃肃惟后,如月之常。礼行一时,明照无疆。天子莅止,畴敢不庄。
高轩数许过三径,日云暮矣殊未来。汤熨病人狂欲走,戏作冷语成优俳。欻思官池颇空闃,况有水花明晚色。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
山绕兴州万叠青,池开近郭百泉并。昔年种柳人安在,累岁开花藕自生。波暖跳鱼闻乐喜,人来野鸭望船鸣。西还过此须终日,为问使君行未行。
侵晨盥栉起,爽气随凉飚。曳杖踏露草,不觉路已遥。水清出沙嘴,烟白横山腰。致爽列群岫,不待西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