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
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
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
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
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
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
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
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
中文译文:
像往常一样卧床,透过窗户看春天,却会伤害到自己。
灵寿医治衰老的力量,芭蕉对抗疾病之身。
内心空虚寂寞,只有时光的事物自然而然地焕发新的生机。
每天都期待有谁来探望,惟有期待上人的到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李益卧病在床,透过窗户望着窗外的春天,感叹自己的身体虚弱容易受伤害。诗中提到的“灵寿”是指一种草药,暗喻上人的医治能够使他恢复健康。同样,诗中的芭蕉也是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表达了对病痛的愈合的期待和盼望。诗人深感自己的内心空虚寂寞,只有春天的事物才能给他带来新的希望和安慰。最后,诗人期待有人能够来看望他,唯有上人能够使他心境宁静,来摄取他的心灵。
这首诗描绘了病中人的心情和期待,通过描写床榻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生活的反差和希望。在病痛之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向往和希望,表达了对上人的尊敬和依赖,以及对病痛的抱怨和渴望康复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明快,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病愈的渴望。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