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爽气薄云天,洒落真如晋七贤。
笔下虫鱼元自得,胸中丘壑更依然。
风流已足追千载,寿考胡为不百年。
人物此时谁得似,只应余庆尚流传。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翟伯寿二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情爽气薄云天,
洒落真如晋七贤。
笔下虫鱼元自得,
胸中丘壑更依然。
风流已足追千载,
寿考胡为不百年。
人物此时谁得似,
只应余庆尚流传。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翟伯寿的挽词之情。作者赞美翟伯寿高尚的情操和豁达的气度,形容他的风采如同晋朝的七贤一般。翟伯寿在写作中能自得其乐,创作出生动活泼的描写,而他内心深处的胸怀却充满了壮丽的山河景色。他的风采流传至今已经足够让人们追捧了,为何他的寿命却不足百年呢?这让作者感到不解和惋惜。在当时,人们很难找到与翟伯寿相媲美的人物,所以作者认为只有他的才华和魅力能够在后世流传下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翟伯寿的赞美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才华横溢的文人士子的羡慕和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以山水的形象来描述翟伯寿的文学才华和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对翟伯寿的比较和反问,凸显了他的独特之处和不凡的才华。诗句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对于文人士子的崇拜和对于流传不朽的渴望。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符合宋代诗词的格律要求,同时在表达上也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通过对人物的赞美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于文学才华和流传不朽的向往。整首诗词既有对翟伯寿的具体描写,又有对于晋朝七贤的比喻,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猩红栀子艺成林,复砌勾栏日映深。隔院似闻催羯鼓,先开一朵是同心。
东方有佳人,靓妆不逾国。蹇修孰知名,矩步依内则。行思飞蝶幸,坐受细虫惑。岂如临江花,落水送春色。
胸次有千年,囊中乏一钱。客来临旅殡,官为雇归船。通德梳新髻,童乌拾旧编。伤心邻巷里,废宅锁塞烟。
看尽人间利与名,归来始觉此身轻。祸机不败漂舟兴,乐事浑输地碓声。破箧虽无衣可典,寒畦已有芋堪烹。余年且健贫何害,剩与邻翁醉太平。
月满江楼午夜钟,多情多病一衰翁。行云不道无行雨,只恐相逢是梦中。
有此名三益,之人可晤言。游藏无俗物,典则似诸昆。剩着书充栋,仍添竹过垣。翻愁长者辙,稀得到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