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行栲源路,相访竹溪频。
事帝清心理,於人笑面春。
升堂惊挂影,下榻忆延宾。
风雪深尊夜,梅花满座茵。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挽董知镇》是宋代舒岳祥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董知镇
曾行栲源路,相访竹溪频。
事帝清心理,於人笑面春。
升堂惊挂影,下榻忆延宾。
风雪深尊夜,梅花满座茵。
诗意:
这首诗词是舒岳祥挽词中的一首,表达了对董知镇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多个场景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董知镇清廉正直的品质、与他相处的美好时光以及对他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和生活情境为媒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董知镇的卓越品德和对诗人的深刻影响。
赏析:
诗词开篇即以回忆的口吻,描述了诗人曾经和董知镇一起走过的山间小道和探访竹溪的频繁场景,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交往。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董知镇高尚品德的敬佩,称他为“事帝清心理”,意指他以清廉的心境行事,被天子所器重。而董知镇的品格也使得他在人前显得笑容满面,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和喜悦。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具体的场景再次回忆起与董知镇的相处之情。升堂时,董知镇的形象如影相随,不离不弃,让诗人感到惊讶;而下榻时,诗人回忆起与董知镇共同度过的宴席和宾客,对他们的友情怀念不已。最后两句描述了风雪深夜中高贵的宾主相待,与满座盛开的梅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董知镇的高尚品德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对景物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董知镇的深情厚意。同时,董知镇也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楷模和值得景仰的人物。这首诗词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形象,展示了宋代士人间的情感纽带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巍巍天目峰,高大压南纪。崩泉初滥觞,奔放成兹水。分流为苕霅,汇此古城里。滔滔逝不停,脉脉来难止。极目更清寒,漪漪澄遥滓。朝来春雨涨,汹涌蛟龙喜。舟樯纷来往,万斛等一苇。翻翻轻鸥逝,袅袅渔歌起。我欲把钓竿,来问玄真子。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放翁耄齿犹朱颜,一物不留方寸间。已吞八九云梦泽,更著百亿须弥山。
皇图更统,佛运亦新。四海八蛮,咸倾化日,穷岩绝壑,共舞阳春。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苦忆尤参议,投簪养病劳。卑栖人总厌,闲散自能高。厨却胡奴米,门深仲蔚蒿。平生冰雪意,犹足重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