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墓后千竿竹,郁郁坟前一树松。
此处不须兄弟哭,自然相对起悲风。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挽歌词三首》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歌词三首
墓后千竿竹,郁郁坟前一树松。
此处不须兄弟哭,自然相对起悲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墓地的景象,以及墓地中竹和松树的对比。在这个地方,没有必要兄弟姐妹们哭泣,因为自然而然地悲伤的风会相互哀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通过墓地中的竹子和松树的对比,诗人展示了生死的不同状态。竹子繁茂,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生机;而松树郁郁葱葱,却孤独地矗立在坟前,象征着长久的悲伤和离别。诗人认为在这个地方,亲人们不需要过多的悲伤和哭泣,因为自然界已经有风来代表悲痛。这种自然界的悲风与亲人们的感伤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悲戚的氛围。
整首诗以“墓后千竿竹,郁郁坟前一树松”为中心,突出了悲伤的意象。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并通过自然界的表现来加深读者对悲伤的体验。这首诗以简约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生死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孤芳常恐百花知,桃李纷纷亦强追。照雪精神应自喜,逼人风味不吾亏。幽香隐约留衣袂,疏影玲珑鉴砚池。欲识东君好消息,夜来青鸟宿南枝。
回首欲婆娑。淡扫修蛾。盈盈不语奈情何。应恨梅兄矾弟远,云隔山阿。弱水夜寒多。带月曾过。羽衣飞过染余波。白鹤难招归未得,天阔星河。
去年江北多飞蝗,今年江南多猛虎。白日咆哮咋行人,人家不敢开门户。长林空谷风飕飕,四郊食尽耕田牛。残膏剩骨委丘壑,髑髅啸雨无人收。老乌衔肠上古树,仰天乌乌为谁诉?逋逃茫茫不见归,归来又苦无家住。老翁老妇相对哭,布被多年不成幅。天明起火无粒粟,那更打门苛政酷。
天公自著思。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非风非月自腾香,我亦何心适与当。此味绝佳谁得解,顾须攀折走林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