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革长村未一施,尚余嘉誉蔼天支。
事亲养志人争仰,教子成名世共推。
盛德故应传后裔,清规谁为勒丰碑。
华林冈下寒泉水,隐隐雷声纪孝思。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故钤赵公彦远词》是宋代诗人韩元吉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革长村未一施,
尚余嘉誉蔼天支。
事亲养志人争仰,
教子成名世共推。
盛德故应传后裔,
清规谁为勒丰碑。
华林冈下寒泉水,
隐隐雷声纪孝思。
诗意:
这首诗词是韩元吉为了悼念钤州刺史赵公彦远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赵公彦远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以及对他为人处世和家庭教育的敬佩和推崇之情。诗人认为赵公彦远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他在家庭中养育子女、关心亲属,为人所称道。他的美德应该传承给后代,但是没有人为他立下纪念碑来继承他的清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赵公彦远的怀念之情,他将赵公彦远与寒泉和雷声相隐隐呼应,表达了对他的孝思之情。
赏析:
《挽故钤赵公彦远词》是一首哀悼诗,通过对赵公彦远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对他美德的称道。诗人称赞赵公彦远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强调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为人父母的责任感。诗人对于赵公彦远的清规未能得到后人的传承表示遗憾,这也体现了对传统道德和家庭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赵公彦远的深深怀念和对他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通过描写赵公彦远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诗人传达了对孝道、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的思考,强调了这些美德的重要性。诗中的寒泉和雷声隐隐呼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增强了怀念之情。
总之,这首诗词以悼念之情为主线,通过对赵公彦远的赞美和对他美德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家庭价值观和传统道德的关注,体现了对孝道和美德的推崇。
与君三春别,成此一会期。清言美无度,离绪俄相遗。况复在丘园,俱无冠带縻。逶迤下泽游,皎洁艳阳时。桃红媚墟圃,竿绿遍川坻。覆觞申宿恋,开秩问新知。澄怀悟渊泳,脱迹仰冥飞。幸同赏心遇,白首永无违。
(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无刑,故为《至理》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理何为兮,系修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顺则。意彼刑法,设以化人;致使无之,而化益纯。所谓代刑,以道去杀。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多少沈檀结筑成,望仙为号倚青冥。不知孔氏何形状,醉得君王不解醒。
横截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玉娥入月云钩衣,素裙雪绡云畔垂。三山老仙不倦舞,霓裳半在秋江举。谢郎解取澄江拟,飞下高城化清泚,朝元环佩玉玲珑,天风吹落人间耳。六月夸父暍将死,一吸澜翻九河水。蟾乡换入石泉中,古柳阴前授琼几。清泉无苦多酌我,空洞麟肠已行舸。穷源直上翠微峰,小段参差绣岭宫。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