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百载下,学契五峰心。
崇鼎屹重器,洪钟希太音。
词源擅翻海,句律善舂金。
材古谁人识,清歌和惨吟。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挽故人》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公生百载下,学契五峰心。
崇鼎屹重器,洪钟希太音。
词源擅翻海,句律善舂金。
材古谁人识,清歌和惨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挽词之情。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和形容,向故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他赞扬了故人的才华和学识,并表达了对故人的赞叹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崇高的情感和华丽的辞藻,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钦佩之情。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 "公生百载下,学契五峰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赞美和敬仰。诗人称故人为"公",意味着其在学术和品德上的卓越。"百载"表示故人活了一百年,而"学契五峰心"则表达了故人对学问的精研和追求。
- "崇鼎屹重器,洪钟希太音。":这两句通过比喻,将故人比作崇高的器物,表达了对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赞赏。"崇鼎"和"屹重器"暗示故人的地位崇高且不可动摇,而"洪钟"和"希太音"则暗示其声望和影响力之广。
- "词源擅翻海,句律善舂金。":这两句表达了故人在词章和句式运用方面的卓越才能。"擅翻海"指的是故人擅长创作广阔的词汇,而"善舂金"则指其善于运用优美的句式和韵律。
- "材古谁人识,清歌和惨吟。":这两句表达了对故人才华的赞叹和惋惜。"材古"表示故人的才华非凡,但却不被当时的人们所认识。"清歌"和"惨吟"分别暗示了故人高雅的音乐才能和悲伤的吟咏。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故人的才华和地位描绘得崇高而辉煌,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人对才华横溢的人物的认可和惋惜。
早谒龙门鬓未秋,暮年乃复接英游。海濒已幸见公子,瓜垄仍烦访故侯。霖雨即陪诸老进,德星肯为一方留?西城柳色青如许,欲挽长条特地愁。
尝从京索间,跃马望春山。气象归王国,丘陵接汉关。长榆啼鸟乱,细草牧陂闲。老厌行涂路,因歌送子还。
善应随流妙意深,明明一箭中红心。当锋不是由基眼,对面銕山高万寻。
岁月骎骎苦易过,凝霜还见委庭莎。从来桑下不三宿,此去榆光尚几何。旧社久流谁复记,远公难觅恨空多。诸贤赖有刘雷在,时寄新诗到薜萝。
江皋北风至,归客独伤魂。楚水逢乡雁,平陵忆故园。征骖嘶别馆,落日隐寒原。应及秦川望,春华满国门。
脚踏浮云身已老,访道修行恨不早。曾见商周全盛时,不及唐虞古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