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桂山君王伯奇》

桂山山在天台上,秋风吹云列屏障。
山中有客芙蓉掌,日日来看桂业长。
老我住在京江湄,光芒夜夜占少微。
哀哉死者不可作,薤露忽更扫隐词。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桂山君王伯奇》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桂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来抒发对已故君王伯奇的怀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桂山君王伯奇

桂山山在天台上,
秋风吹云列屏障。
山中有客芙蓉掌,
日日来看桂业长。

老我住在京江湄,
光芒夜夜占少微。
哀哉死者不可作,
薤露忽更扫隐词。

译文:
桂山位于天台之上,
秋风吹起云屏障。
山中有位客人,手握芙蓉,
每日来观赏桂树茁壮成长。

我年事已高,居住在京江之滨,
光芒夜夜微弱。
哀哉,已逝之人不能再创作,
薤露突然扫过隐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桂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表达作者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已故君王伯奇的深深怀念之情。诗词开篇以桂山作为景点,给人以高耸入云的感觉,展现了山的壮丽之美。作者以秋风吹云列屏障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同时也意味着逝去君王的威严和无法逾越的隔阂。

接着,诗中提到山中有一位客人,手握芙蓉,每日来观赏桂树的成长。这位客人可能代表了作者自己,也可能是一位朋友或知己。芙蓉是一种美丽的花朵,象征着高雅和纯洁。客人的频繁到来,表达了对桂树的关注和对桂业发展的期待,也可理解为对君王伯奇的崇敬和对其事业的祝福。

接下来,诗人提及自己年事已高,居住在京江之滨。光芒夜夜微弱,可以理解为作者自身的光彩已经黯淡,也可能暗指君王伯奇的光辉已逝。诗词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已逝者的哀悼之情,认为已故的人无法再作出创作,而薤露突然扫过隐语,则象征着对逝者的回忆和怀念。

整首诗词以桂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以表达作者对已故君王伯奇的深深怀念之情。通过对山与客人的描写,以及对自身光芒的昏暗和对已逝者的哀悼,诗词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庄重的情感,使读者在感叹光阴易逝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对已逝之人的无尽思念。

  • 《晚晴》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 《句》

    野市人来郢,毗邻水接襄。

  • 《题罗观光藏陈所翁墨竹》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 《芦山长老慧举见访约游其临平庵居自号云邱草》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 《贺新郎(钱郭府判趋朝)》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试问余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看两径、棠阴舞翠。明月归_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任彩服、蹁跹娱戏。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

  • 《和张紫微韵题清虚菴》

    鸡犬声村市,烟霞古洞天。晨坛凝玉露,夜井浸珠躔。凤翼团宸画,龟趺负古镌。于湖诗去后,今昔几千篇。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