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晚归》

岸迥重重柳,川低渺渺河。
不愁南浦暗,归伴有姮娥。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晚归》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岸迥重重柳,
川低渺渺河。
不愁南浦暗,
归伴有姮娥。

中文译文:
河岸上垂下重重的柳树,
河水流淌得低迷而渺茫。
不必担心在南方的港口昏暗,
回家的时候有美丽的仙女相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描绘了晚归的景象,展现了作者王安石对家的思念和渴望。诗中的柳树倒映在河岸上,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景象,给人以厚重感,而河水则流淌得低迷而辽阔,营造出了一种渺茫的氛围。作者用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归家的期盼和渴望,同时也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不愁南浦暗,归伴有姮娥",揭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南浦指的是归途中的港口,作者并不担心港口昏暗,因为回家的时候有美丽的仙女姮娥作为伴侣。这里的姮娥是神话中月宫中的仙女,象征着美好和幸福。通过描绘归途中的美景和美丽的伴侣,王安石表达了对家庭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晚归的场景,以及作者对家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词给人以温馨、怀旧的感觉,体现了王安石清新婉约的写作风格。

  • 《七言诗》

    阴云起兮白雪飘。

  • 《春日舟中对雪寄刁经臣》

    谁道江南暖,新春见雪飞。鸥来亲客艇,花乱上人依。古郡地偏寂,野窗寒入微。戴家人不远,欲去未能归。

  • 《纪行十首 观音山》

    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势如万马奔,鞭镫忽回复。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浪波撞其根,岩窦飨琴筑。浮图乃善幻,凌虚驾佛屋。行人愿利涉,望拜各致祝。人生贵无事,安能虑存覆。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

  • 《有赠》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 《忆游天台寄道流》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洞拂衣轻。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 《题范阳祖泽士荣松斋》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边身。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