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溪屈曲中郎篆,白鹭参差玉笋斑。
竿日已移三丈外,水云犹垛两山间。
石桥梅萼余香冷,茅店人家晚梦閒。
幸自归心过飞鸟,不须循指示刀环。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晚过银山》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荒溪弯曲处有一块石桥,
白色鹭鸟零散地站立,如玉笋斑点。
太阳已经移动到三丈开外,
水云依然聚集在两山之间。
石桥上的梅花已经凋谢香气消散,
茅草屋里的人们沉浸在晚间的梦境中。
我幸运地回归内心,像飞鸟一样飞过,
不需要遵循指示或者束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水景色的场景,展示了李新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首先,他描述了一座弯曲的石桥,荒溪弯曲处的景象,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接着,他描述了白鹭在桥上参差不齐地站立,如同零散的玉笋斑点,给人一种自然生动的美感。
接下来,诗人将注意力转向天空和云彩,他描述了太阳已经移动到离他三丈开外的位置,而水云依然聚集在两山之间。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同时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宏伟和壮丽。
然后,诗人注意到石桥上的梅花已经凋谢,香气消散。这时,茅草屋里的人们已经进入晚间的梦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和安逸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世俗的烦恼和纷扰的抛却,进入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幸运地回归内心,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过,不需要追随外界的指示或受到束缚。这种表达传递出诗人对自由和内心追求的渴望,以及对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李新的《晚过银山》展示了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内心追求的向往。整首诗凭借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和共鸣,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皎皎秋中月,团团海上生。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庭陈大乐,坐当太微。凝旒负扆,端拱垂衣。鸳鸾成列,簪组相辉。御炉香散,郁郁霏霏。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春榭笼烟暖,秋庭锁月寒。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闲云无定在,为问齐不齐。风高衣裳冷,天近日月低。宽虚快舒啸,领览时杖藜。南城块苏耳,扰扰人自迷。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洞拂衣轻。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