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与游杨事伊洛,后闻王魏起并汾。
空令蟠结千年核,难掩光芒万丈文。
儿似福郊传旧学,友为子厚志新坟。
身今独老西河上,欲酹生刍隔暮云。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挽李秘监》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初与游杨事伊洛,
后闻王魏起并汾。
空令蟠结千年核,
难掩光芒万丈文。
儿似福郊传旧学,
友为子厚志新坟。
身今独老西河上,
欲酹生刍隔暮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李秘监去世的悼念之情。诗中通过游历伊洛河与李秘监的初次相识,以及后来听闻王魏二位文学家的声名在汾河一带崭露头角,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蟠结的千年之核和万丈之光芒,指的是李秘监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即使时间过去了很久,他的才华依然难以掩盖。诗中还提到了作者的儿子像福郊一样传承旧学,而作者的朋友则志在追求新的墓地,这一对比展现了时代的更替和个人价值观的不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如今年老孤独的心境,他希望能在西河上敬酒并祭奠李秘监,但是却被暮云所隔绝。
赏析:
《挽李秘监》通过对李秘监的悼念,展现了时光的变迁和个人的孤独感。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景物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诗人通过描绘初次与李秘监相识的场景,以及后来听闻他的成就,表达了对李秘监才华横溢的赞叹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诗中的蟠结千年核和光芒万丈文形象生动,表现了李秘监的卓越才华和影响力。同时,作者通过对儿子和朋友的对比,呈现出时代变迁和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凸显了诗人的独特思考。最后两句以作者的孤独心境作结,表达了对李秘监的敬仰和自己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词既抒发了个人情感,又反映了社会变迁的历史意义,展现了作者对李秘监及时代的思考与回忆。
波影摇花碎锦铺。竹风清泛玉扶疏。画屏纹枕小纱帱。合色麝囊分翠绣,夹罗萤扇缕金书。十分凉意淡妆梳。
几树山樱曲槛前,花开如火叶如烟。待将短句夸形似,已被休文道欲燃。
举头无语。家在月明生处住。拟上摩围。最上峰头试望之。偏怜络秀。苦淡同甘谁更有。想见牵衣。月到愁边总不知。
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
朝班尽说人宜紫,洞府应无鹤着绯。从此玉皇须破例,染霞裁赐地仙衣。
月堕霜飞。隔窗疏瘦,微见横枝。不道寒香,解随羌管,吹到屏帷。个中风味谁知。睡乍起、乌云任欹。嚼蕊按英,浅颦轻笑,酒半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