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文闱屈壮图,羞将华发傍戎车。
平生自致千金产,投老相辜一卷书。
有子克家追羯末,何人会葬尽严徐。
青天白日佳城闭,宰木萧萧穗帐虚。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林闻远》是宋代黄公度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向文场呈现壮丽的图画,
愧将白发依偎在战车旁。
一生努力致富,累积千金,
却在暮年将自己埋没于一卷书。
有人成功地治理家族,追求世俗的荣华,
又有何人能够理解严徐的葬礼。
蔚蓝天空下,白日高悬,美丽的城门紧闭,
宰木摇曳,稻穗低垂,寂静的帐幕空无一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黄公度对自身经历和境遇的思考和感叹。他曾经在文坛有所成就,但如今年事已高,头发已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尊重。他在一生中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但在晚年却感到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于世俗的利益之中。他对于一位成功治理家族的人能够得到尊重的事实感到困惑,同时又感叹自己的才华和贡献被忽视和遗忘。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城门紧闭、帐幕空荡,给人一种孤寂和萧条的感觉。
赏析:
《挽林闻远》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叹。诗中的情感包含着对才华被埋没和被遗忘的痛苦,对功利和世俗价值观的质疑,以及对生命的无奈和无常的思考。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经历和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以一种忧郁而凄凉的情绪贯穿始终,给人一种沉思和思考的空间。
这首诗词展示了黄公度的文化素养和才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价值观。通过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读者可以触摸到宋代士人的痛苦和迷惘,以及他们对理想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这首诗词以深沉而含蓄的表达,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和价值观的思考,展示了黄公度优秀的诗人才华和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抛了儒书读相书,却将冷眼看诸儒。曾生肯伴诚斋否?共个渔舟入五湖。
头白高僧心已灰,石菖蒲长水蕉开。庄严茗事炉烟起,不用关防俗子来。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卷绡幕。已怜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摇落。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长信宫,昭阳殿,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君不见。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睐向箫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贪閒常怕拆人书,今日开缄病已无。数纸云情动金石,一篇天籁集笙竽。心交物类相感志,愿在衣冠盛事图。稍稍斯文振吾党,快来青鬓躐华途。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