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共语昨来非,长忆初年握手时。
身世自怜心炯炯,功名犹恐论卑卑。
民彝亘古非芜没,学者如公好器资。
缓辔徐行逢九轨,可堪倏忽九原悲。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刘端木司户》是宋代诗人陈傅良的作品。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与刘端木司户相识多年的情感和对自身身世、功名和学术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刘端木司户
十年共语昨来非,
长忆初年握手时。
身世自怜心炯炯,
功名犹恐论卑卑。
民彝亘古非芜没,
学者如公好器资。
缓辔徐行逢九轨,
可堪倏忽九原悲。
译文:
十年共同言谈已经不在,
长久回忆起初次握手的时刻。
自我身世自怜,心思明亮,
功名仍担忧被人低视。
人民的传统智慧流传千古,不会消失,
学者应该像刘端木司户一样,喜爱珍贵的资器。
慢慢驾车行驶,遇到九轨相会,
这令人悲伤的场景,令人突然感叹九原的离别之情。
诗意和赏析:
《挽刘端木司户》表达了作者对与刘端木司户多年友谊的怀念之情。十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作者回忆起与刘端木司户初次相识时的情景,这让他感慨万分。虽然作者自怜身世,但内心炯炯有神,对于功名地位仍然心存忧虑,担心自己的成就不被人重视。
诗中提到了“民彝亘古非芜没”,意味着人民的智慧和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不灭。同时,作者称赞刘端木司户一直以来对于学术和珍贵文物的热爱,将其比作学者的典范。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追求和珍贵文物的珍视,以及对于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的认同。
最后两句“缓辔徐行逢九轨,可堪倏忽九原悲”,描绘了作者慢悠悠地驾车行驶,偶然遇到九轨,这里可能指代一种离别之景。这种突然的分别之情给作者带来了悲伤和感叹。
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友谊、功名、学术和珍贵文物的情感与思考,以及对于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通过对于个人与历史、友情与学术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微妙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秃尾驴嘶小市门,侧蓬帆过古城村。此生感慨知何限?斗酒新丰不足论。
画松不必真似松,风骨略与画马同。毕宏曹霸两奇绝,妙意止在阿堵中。君家素壁光如雪,上有虬枝老垂铁。晚岁长同怪石寒,炎天耻受高云热。江翻树转争喧豗,十步九战何时开。阴房半扃山鬼啸,海水不断天风来。城南野人颇醇古,坐爱凉秋满虚宇。安得移来十丈青,高价如山弃如土。
贺州归去柳州还,分路千山与万山。把酒故人都别尽,今朝真个出阳关。
官舍掩寒扉,聊同隐者栖。浮流穿竹过,山鸟入城啼。宾主高谈胜,心冥外物齐。惟应朝枕梦,长厌隔邻鸡。
饱食日□□。□上危亭。东风昨夜入□□。□□雪晴云□□,□遍银屏。回首叹劳生。□鼎相承。皇恩早晚□□□。□□陂边垂钓手,不负幽情。
生长宛水上。从事襄阳城。一朝遇神武。奋翼起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