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南平赵化卿》

昔游曾到万山峰,赵氏楼台紫翠中。
六艺近夸三世学,四贤争显一家风。
不堪顾影怜孤雁,伺喜摩天有阿鸿。
好是生香元不断,灵椿虽老桂成丛。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挽南平赵化卿

昔游曾到万山峰,
赵氏楼台紫翠中。
六艺近夸三世学,
四贤争显一家风。

不堪顾影怜孤雁,
伺喜摩天有阿鸿。
好是生香元不断,
灵椿虽老桂成丛。

中文译文:

曾经游历过万山峰,
赵家楼台熠熠紫翠间。
六艺近乎超越三代的学问,
四位贤人争相显扬一家的风采。

不禁仰望天空,怜惜孤雁,
期待喜鹊能触摸天际。
美好的事物永不停息地绽放生香,
灵椿虽然年迈,桂树依然成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阳枋的《挽南平赵化卿》。诗人以赞美南平赵化卿之德行和家族的荣誉为主题,通过描绘山峰、楼台和自然景物的方式,展现了化卿家族的卓越之处。

诗中提到的六艺和三世学指的是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三代学者的学问,强调了化卿家族对于学问的重视和辈分的传承。

四贤争显一家风,表达了家族内部四位贤人之间争相显扬家族声誉的情景,彰显了家族的光荣和崇高的价值观。

诗中的孤雁和喜鹊象征着化卿精神的追求,表达了对于追求卓越和突破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美好事物的持久和传承,灵椿和桂树作为象征寿命和荣耀的植物,虽然有所年迈,但依然绽放生机,寓意着化卿家族的精神和价值会代代相传。

整首诗以山水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家族的荣誉和精神追求,展示了阳枋对于家族传承和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交融,诗人表达了对于家族精神的赞美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向往。

  • 《上帅漕闵雨十首》

    羸然一老翁,一病一伤和。寒暑不可测,奈此根本何。

  • 《偈颂一百零四首》

    铁团栾,无缝罅。上下三指,彼此七马。德山临济,眼见如盲,云门赵州,口说如哑。拄杖子,忍俊不禁,等闲捉败。休休尽法恐无民,且放天寒赦。

  •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百虫鸣。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 《蝇》

    乘炎出何许,人意以微看。怒剑休追逐,疑屏漫指弹。与蚊更画夜,共蜜上杯盘。自有坚冰在,能令畏不难。

  • 《赠女仙》

    水思云情小凤仙,月涵花态语如弦。不因金骨三清客,谁识吴州有洞天。

  • 《别李谱》

    尊前路映暮尘红,池上琴横醉席风。今日别君如别鹤,声容长在楚弦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