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环溪,记当年并游,依旧风景。
彩舫红妆,重泛九秋清镜。
莫叹歌台蔓草,喜相逢、欢情犹胜。
苹洲畔、横玉惊鸾,半天云愁凝。
中秋醉魂未醒。
又佳辰授衣,良会堪更。
早岁功名,豪气尚凌汝颍。
能致黄金一井,也莫负、鸱夷高兴。
别有个、潇洒田园,醉乡天地同永。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万年欢(寄韵次膺叔)》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十里环溪,记当年并游,依旧风景。
彩舫红妆,再度泛滥在九秋的清镜。
莫叹歌台上长满了野草,喜悦的相遇,欢情仍胜。
在苹洲岸边,横玉的惊鸾在半天的愁云中凝固。
中秋醉魂依然没有醒来。
又是一个美好的时辰,交给我衣袍,这场良会可喜可更。
早年的功名豪气,仍然屹立在汝颍之上。
能够达成黄金一井的壮举,也莫辜负鸱夷高兴。
有一番独特的潇洒田园风光,醉心之乡与天地永远相通。
诗意和赏析:
《万年欢(寄韵次膺叔)》以宋代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情风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绘了十里环绕的溪水,这是诗人当年与朋友们一同游玩的记忆,如今这片风景依旧美丽。
接着,诗人以彩舫红妆的形象,表达了秋天的景色在清澈的水面上重复泛起。这里的“九秋清镜”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呼应了现实中的景色,提到了歌台上长满了野草,但他并不感叹,而是欢喜地迎接相逢的喜悦。这种欢情胜过了歌台上的凄凉景象。
在苹洲岸边,横玉的惊鸾在愁云中凝固,突出了秋天的阴郁和凝重。中秋时节,诗人的心灵仍然陶醉在醉人的景色中,醉魂未醒。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又一个美好时刻,他收到了朋友的赠礼,这场相聚相会更加令人愉悦。早年的功名和豪情依然在他的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们的赞赏和自豪。
最后,诗人提到了独特的田园风景,将醉心之乡与天地永远相通。这里的田园景色象征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满足。
《万年欢(寄韵次膺叔)》以婉约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晁补之对自然景色和友谊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秋景,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境。
白首名郎有几人,双旌昼锦不如君。楚江萍暖烘朝日,玉女衣轻挂晓云。极浦仙舟烟澹澹,高秘郡阁叶纷纷。政成更与他州别,从古宜阳重艺文。
佛性戒珠心地印,淫坊酒肆光迥迥。宝寿见他打一拳,从斯脱却劳生病。
鸾孤凤支。而今怎忍轻抛掷。知他别后谁怜惜。一味凄惶,辜负我思忆。云山万叠烟波急。短书频寄征鸿翼。相逢后会知何日。去也奴哥,千万好将息。
忽忽春将暮,俄过三月三。草谁怜益母,花自媚宜男。乍到寻巢燕,初眠上箔蚕。新茶与稚笋,乡味忆江南。
风尘万里损光辉,旧面相逢却讶非。在路定留经处咏,还家犹着去时衣。久留远土虫蛇杂,忽解高罗燕鹄飞。尚念梁园三二客,与君同去不同归。
深闺美人春睡起,侧倚银台注秋水。鬅松两鬓雾半垂,欲下犀梳不能理。春云暖雨桃胶香,调兰抹麝试新妆。岂无膏沐污颜色,思此佳人日断肠。君不见望仙结绮螺千斛,隋家但写双蛾绿。白发宫人奈老何,转头依旧庭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