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诗词:《挽少师相国李公》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元干
泪尽西州路,
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
为圃养黄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元干对李公的感慨和追思之情。李公是张元干的少师(指导老师),他已经去世了。诗人感到悲痛欲绝,眼泪已经流尽在西州的路上。在李公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一座碑,碑上镌刻着李公的名字,“岘首”指的是碑的顶端。这个碑是留给后人的永恒记忆,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诗中提到了买山、荔子、圃、黄精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与自然景观、植物有关的。买山意味着购买山地,可能是诗人为了寻找宁静和灵感而迁居到山中。荔子是一种香甜的水果,可能是诗人在山中的新居附近种植的。圃是指园子、菜园,黄精是一种中药材,诗人在山中的园子里养护着这种药材。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的最后两句:“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景仰之情。诗人想象自己走到每一个登临之地时,都仿佛能听到李公的足音。李公堂堂正正,是真正的汉朝宰相,但他却被命运所忍受,不得进入美好的城池。这是对李公的深深敬意和遗憾之情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李公的追思和景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简朴生活的喜爱和追求。这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幽行已办百枝扶,况有溪山近故庐。水碧山光都几许,道人著眼恰无余。
柳似罗敷十五余,宫腰舞罢不胜扶。年年折在行人手,为问春风管得无。
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买陂塘旋栽杨柳,飞桥检校公务。当年题柱非无意,借用池墨玄雨。沱共渚。早有路潜通,海上三神屿。归来笑语。便玉*横空,金猊跨海,安有野亭趣。裴中令,别墅相师惟许。倡酬声应钟吕。若教子午成丁卯,容得老渔寻句。忙唤醑。好净洗穷愁,却与论诗谱。西风道古。我欲系匏瓜,
相逢未得三回笑,风送离情入剪刀。客路最能销日月,梦魂空自畏波涛。独眠秋夜琴声急,未拜军城剑色高。去去缘多山与海,鹤身宁肯为飞劳。
邮铃带箭发纷纷,何日山深耳不闻。迁客无乡难避祸,饥民失业半充军。马蹄乱踏湖西雪,雁阵平拖塞北云。我亦嬾谈今世事,自看吊古战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