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沈次卿学正》

洛学传当代,家声属此翁。
一生无世味,万事与人同。
恨不师前郑,欣赏客阿戎。
宜铭千古意,岂在语言工。

作者介绍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沈次卿学正》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学府传承至今,陈次卿是其中的一位学者。他的家族声名赫赫,而他本人也是这个家族的骄傲。他一生都没有追逐名利,对于世俗的事物并不关心,与普通人无异。他深深地遗憾没有能够拜师于前辈郑玄,但他欣赏并推崇了客阿戎的学说。他认为他的思想应该被铭记于千古,而不仅仅停留在言语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是陈傅良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追求的反思。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宁愿过着与普通人无异的生活。他强调学术的真谛不仅仅在于言辞的虚华,更在于思想的深度和内涵。他向往前辈郑玄的学问,但也欣赏并推崇了客阿戎的学说,表达了对于学术的敬仰和追求。

赏析:
陈傅良在这首诗词中表达了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态度。他认为学问应该超越语言的表达,融入思想的精髓中。他对自己的学问追求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满足,遗憾自己没有能够拜师于郑玄,但他欣赏并推崇了客阿戎的学说,显示了他对于学术的广泛求知和开放心态。他希望自己的学术思想能够被后人铭记,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千古传世的智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陈傅良对学术真谛的理解和对学问追求的态度,展现了他对于学术的热爱和追求的决心。同时,他的态度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学问的崇高追求和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和人生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 《奉使道中寄坦师》

    道人少贾海上游,海舶破散身沉浮。黄金满箧人所寄,吹簸偶得还中州。羸身归金不受报,祗取斗酒相献酬。欢娱慈母终一世,脱弃妻子藏岩幽。苍烟寥寥池水漫,自玉菡萏吹高秋。夜燃◇子煮山药,忆此东望无时休。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五更匹马随鴈起,想见鄮郭花今稠。

  • 《立春》

    春日每颁宽大诏,天公意与圣人同。故于半载焦枯后,一雨聊资土脉通。

  • 《红梅》

    玄冥也自不落莫,探借春风红树枝。姑射身全映霞佩,寿阳妆误眯臙脂。长於山杏鸡为弟,配又江梅合作妃。满面发红缘底事,如逢宋玉莫相窥。

  • 《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 《又悼石湖老人》

    老商笑不待三年,枵腹人人得果然。商俗均沾傅岩雨,中行羞死绕朝鞭。探原已茹丘轲胾,落笔聊差屈宋肩。缅想神游知有处,定骖鸾鹤戏芝田。

  • 《长安春望感怀》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