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万松亭(并叙)》

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且以名其亭。
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故作是诗。
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
(古语云:一年之计,树之以谷;十年之计,树之以木;百年之计,树之以德。
)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
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取角弓诗。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万松亭(并叙)- 苏轼

麻城县令张毅,
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
且以名其亭。
去未十年,
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
故作是诗。
十年栽种百年规,
好德无人助我仪。
(古语云:一年之计,树之以谷;
十年之计,树之以木;
百年之计,树之以德。)
县令若同仓庾氏,
亭松应长子孙枝。
天公不救斧斤厄,
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
殷勤记取角弓诗。

中文译文:

麻城县令张毅,
在道路旁种植了万松,
并以此命名亭子。
不到十年,
只有三四株松树存活。
感到悲伤的是来者不理解他的用心,
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十年栽种百年规,
好德无人助我礼仪。
(古语说:一年的计划,种植谷物;
十年的计划,种植树木;
百年的计划,树立德行。)
如果县令和仓庾氏一样,
亭子的松树将长成子孙的繁枝。
可是天公不救助被斧斤所困扰,
野火却解救了冰雪之姿。
请问有几株能够合抱,
殷勤地记下角弓的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所见到的万松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流转以及人们尊崇德行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麻城县令张毅在道路旁种植万松,并为此建立了亭子。然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只有很少的松树存活下来,这让作者感到非常伤感。他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那些无法传承他用心的人们的遗憾。

接着,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语,强调了种植树木所需要的长期计划和耐心。他认为百年计划需要树立德行,而不只是种植树木。通过这句古语,作者提醒人们应该注重长远的规划和美好的品德。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将县令张毅与仓庾氏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于德行传承的希望。他希望万松亭的松树能够长成茂盛的枝叶,代代相传。然而,作者也意识到,天公并不会拯救被斧斤所困扰的松树,只有野火才能解救冰雪之姿。这里可能暗含着对于世间善恶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自问和自答,他询问有几株松树能够合抱,意味着能够茁壮生长的松树并不多。他呼吁要珍惜这些宝贵的松树,并将记忆铭刻在角弓的诗中。这里的角弓可能象征音乐和艺术,是作者希望通过诗歌将这些珍贵的松树留存在人们心中的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万松亭的兴衰和对德行传承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们应该追求美好品德的关注。诗中融入了古语和隐喻,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

  • 《永安宫?今夔之永安门,即宫之遗址也?》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 《即事十首》

    突薪初不戒,绠缶始言功。累甓为墙壁,前人智未工。

  • 《酬罗敬叔》

    病里送君游白岳,归来对我惜苍颜。移家只是湖边好,莫问茱萸第几湾。

  • 《茱萸女》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插枝著高髻,结子置长裾。作性常迟缓,非关诧丈夫。平明折林樾,日入返城隅。侠客要罗袖,行人挑短书。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

  • 《霞》

    应是行云未拟归,变成春态媚晴晖。深如绮色斜分阁,碎似花光散满衣。天际欲销重惨淡,镜中闲照正依稀。晓来何处低临水,无限鸳鸯妒不飞。

  • 《依韵和永叔见寄》

    春风约柳一片西,欲托鸟翼传音稽。昨朝偶向东城去,草草又逢骢马蹄。长髯御史威正峭,沙堤来坐气吐霓。我乘小驷虽甚瘦,喜见骖驭犹解嘶。适闻南都接大尹,笑我出处今何迷。耻趋捷径身已老,惩羹何用频吹齑。蛟龙失水等蚯蚓,鳞角虽有辱在泥。困居废井谁引手,岂得更望青云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