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自无安处,升州更广州。
逐教子方去,死到了翁休。
凤至虞廷喜,麟亡鲁野愁。
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自无安处,
升州更广州。
逐教子方去,
死到了翁休。
凤至虞廷喜,
麟亡鲁野愁。
忧时兼悼友,
白却九分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挽歌。唐伯玉是指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唐伯玉,常卿则指唐伯玉之子常建。诗人表达了对唐伯玉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常卿离世表示哀悼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几个形象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思念之情。首先,诗中提到"身自无安处,升州更广州",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一生奔波、辗转流离的境况的感叹,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离故乡的遭遇。其次,"逐教子方去,死到了翁休",表达了诗人对常卿离世的悲痛之情,他们的子孙离去,而翁休也已去世。接着,"凤至虞廷喜,麟亡鲁野愁",通过凤和麟这两个祥瑞的象征,表达了当时朝廷因唐伯玉之死而感到喜悦,而鲁国的野地则因常卿之死而感到愁苦。最后,"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忧伤之情,也表示他不仅为他们的离世感到悲痛,还为失去了交往已久的朋友而痛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唐伯玉和常卿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通过对社会和朝廷的反思,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离散的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通过对离别和死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伤心客里子规啼,自笑情怀更小儿。短策强随杨柳去,归来却喜燕衔泥。
孤松手自植,保此贞且固。微微岁寒心,孰乐我迟莫。留侯报韩仇,还寻赤松去。后生同一心,成败顾随遇。归来抚孤松,犹是晋时树。
山外如何便识山,白云出岫鸟知还。更看面目知端的,却在先生几格闲。
夜雨溪头泊客船,檐花沟溜亦涓涓。灯前诗酒留三宿,纸上功名付百年。寒雁叫霜投木末,晴云扶日出山巅。欲归苦被微官缚,不得相从酌冷泉。
欲知人意喜,万户郁炉烟。纱帽花垂额,金邱酒到莲。岁丰端可卜,农劝竞相传。往矣南阳政,今追召父贤。
南宕湖边,天台山上。踏断石桥,绝人来往,难透无过者。一关望崖,多少空惆怅。握不成拳,伸不成掌。活语翻成死款招,谩骂说藕丝牵托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