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婺女何茂宏》

劝驾尝连萼,应门忽二毛。
竟於时不偶,吾更晚相遭。
宿草堪挥泪,丰碑忍泚毫。
送车今几两,谁最恋绨袍。

作者介绍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婺女何茂宏》是宋代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劝驾尝连萼,应门忽二毛。
竟於时不偶,吾更晚相遭。
宿草堪挥泪,丰碑忍泚毫。
送车今几两,谁最恋绨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婺女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中以寓言的方式,劝告婺女乘坐马车,品尝连萼,意味着她即将远行。然而,在婺女应门启车的瞬间,作者突然感到万分不舍,觉得他们的分别不是偶然的,而是命运安排的。作者深感悲痛,宿草都能被他的泪水打湿,而豪华的纪念碑上,却忍不住留下了他的墨迹。最后,他送走了婺女,心中疑问,如今还剩下几两白银,究竟谁更想念着那件丝绸袍。

赏析:
《挽婺女何茂宏》是一首别离之诗,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微妙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情感的起伏和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句"劝驾尝连萼,应门忽二毛"是劝告婺女乘车启程的呼唤,连萼象征着饯别的祝福和吉祥。然而,当婺女应门启车时,作者内心突然涌上了不舍之情,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

接下来的两句"竟於时不偶,吾更晚相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作者认为他们的分别不是偶然的,而是命运的安排,这让他感到更加悲痛和无奈。

"宿草堪挥泪,丰碑忍泚毫"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无法自持的情感。作者的泪水湿透了宿草,而在豪华的纪念碑上,他忍不住留下了自己的墨迹,这表明他的心情异常低落和痛苦。

最后一句"送车今几两,谁最恋绨袍"是对别离的最后思考。作者送走了婺女,心中疑问,如今还剩下几两白银,究竟谁更想念着那件丝绸袍,表达了对彼此之间深厚感情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通过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交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凸显了宋代文人对离别的痛苦体验。

  • 《鹊桥仙(席上赋七夕)》

    朱楼彩舫,浮瓜沈李,报答风光有处。一年尊酒暂时同,别泪作、人间晓雨。鸳鸯机综,能令侬巧,也待乘槎仙去。若逢海上白头翁,共一访、痴牛騃女。

  •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 《田间杂咏(六首)》

    嘉树荫衡门,鸣鸠遍村墅。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晨爨烟未起,驱牛理田圃。兹时若宴嬉,争得好禾黍?清晓闻雨过,春流涨溪渚。小儿学把犁,小女亦能杵。生理勿嫌微,浮荣非我取。

  • 《遁斋》

    念念等空寂,行藏鬼莫窥。是名真遁者,安用山林为。

  • 《经松江陆龟蒙旧居》

    甫里旧深隐,夫君道不行。清名身后在,明月夜来生。寒水曾垂钓,春田久废耕。空遗散人传,千古见高情。

  •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