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峰茹水挽将归,北第南园自一时。
过眼浮名真是梦,回头乐事总成悲。
荆兰膝下同黄壤,鸿雁行中失白眉。
曾是汝阳门下客,凄凉空咏八哀诗。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新安恭荣王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峰下的溪水拦住了我将要归去的路,
北边的住处,南边的园子,都是过去的时光。
那些飞快闪过的名利,原来都是虚幻的梦幻,
回头看来,曾经的欢乐都变成了悲伤。
荆兰花和膝下的土壤一样黄沃,
鸿雁行进的路中失去了白眉。
曾经作为汝阳门下的客人,
我只能凄凉地吟咏八哀之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荣华富贵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中以山峰和溪水的隔断来象征作者与过去的距离,北边的住所、南边的园子代表了过去的时光。作者描述了过去的名利虚幻不实,回首时只剩悲伤。荆兰花象征着贫贱,黄沃的土壤则象征着平凡,鸿雁失去白眉则显示了时光的流转。最后,作者以凄凉之音吟唱八哀之诗,表达了对往昔荣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实的反思。通过运用山峰、溪水、住所、园子、荆兰花和鸿雁等意象,诗中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对过去荣华美好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