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作庵庐客,看公手种莳。
溪毛无乱理,宰木有连枝。
久欲鑱他石,今还赋此诗。
黯然怀宿昔,絮酒定何时。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新昌吕修职》是宋代文人陈傅良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作为庵庐中的客人,目睹着吕修职先生的种种植物。溪流中的水草没有一根乱了分布,树木也没有相互连枝。我长久以来一直想雕刻一块石头,今天终于写下这首诗。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忧伤,不知何时才能与友人共享美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陈傅良对友人吕修职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庵庐中的景物,溪流中整齐有序的水草和树木的分离,暗喻着友人离开后的情景。诗人内心深处怀念往昔的友谊,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流转和友人离去的无奈。诗人表达了对与友人共饮美酒的渴望,希望能再次相聚,畅谈旧事。
赏析:
《挽新昌吕修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巧妙,通过描绘溪流中的水草和树木的情景,表达了友人离去后的寂寥和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深情地表达了对往昔友谊的留恋,对重逢的期盼。最后两句"黯然怀宿昔,絮酒定何时"使整首诗更具感伤之情,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时光的无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触动。
这首诗词通过短小精悍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细腻和审美追求。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在诗词中常常出现,给读者带来深深的共鸣和感悟。
藕叶清香胜花气。
正荒寒似逃空谷,佳人又话离别。风低白草天无际,漠漠平沙如雪。心欲折。看落日飞鸿,一线明还灭。长歌激烈。把湖海襟期,关山风物,取次付弹铗。毛锥子,千古钻研搜*。谁知更比鸠拙。仲宣不作登楼赋,闲杀一天秋色。珊佩*。羡公去鸣驺,醉上长安陌。予怀转结。怕紫塞寒深,
绝顶郁其前,寒崖喷玉泉。亭成山补阙,境胜我搀先。树杪江天接,榕根石磴悬。赏心遂连日,合为智仙传。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飘飘上崇冈,游目眺西山。高山丽晴景,超然神虑闲。群峰竞奔峭,历历纷上干。西连雁门阻,东瞰沧海湾。信哉天地灵,万古开险艰。兴言展良游,缅邈不可扳。但看芙蓉色,隐映青云间。灵踪良可感,览胜自忘还。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