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廉优召节,丐佚得临漳。
静退家庭旧,清芬滋味长。
病中知命见,力上赴冠章。
了了遗言善,虽亡实不亡。
徐元杰(一一九四?~一二四五),字仁伯,号楳埜,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知南剑州。丁母忧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迁将作监。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丧未满,有诏起復,元杰适轮对,力沮成命,迁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五年,中毒暴卒(《全宋词》小传),传爲嵩之下毒。官至工部侍郎,謚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一二六二)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 徐元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辛宪若五首》是宋代徐元杰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辛宪若五首
旌廉优召节,
丐佚得临漳。
静退家庭旧,
清芬滋味长。
病中知命见,
力上赴冠章。
了了遗言善,
虽亡实不亡。
中文译文:
挽恩宪若五首
旌表廉明,被优待召见庆典,
拾遗佚之人得到了临漳的机会。
静静地退隐离开家庭的旧日子,
纯洁的芬芳永久滋养心灵。
在病榻上,我明白了命运的真相,
努力向上,去追求功名荣耀。
明明白白的遗言是美好的,
即使人已逝去,实际上并没有消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徐元杰挽词的五首之一,表达了对辛宪若的悼念和对他的赞美。辛宪若是徐元杰的朋友,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人,这首诗词是为了纪念他而写的。
诗的开头描述了辛宪若在官场上的优秀表现,他受到表彰和召见参加庆典。接着,诗人提到了一位被遗忘的人得到了临漳的机会,这可能是指辛宪若在政治上的才能被发现和重用。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静静地退隐,离开了家庭和过去的生活。这种退隐并不意味着消极,而是一种追求内心纯洁和滋养的境地。清芬滋味长,表明诗人通过远离尘嚣,追求宁静和内心的纯净,获得了长久的满足和愉悦。
在病榻上,诗人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命运。他明白了命运的不可抗拒,但仍然选择努力向上,追求功名和荣耀。这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最后,诗人说辛宪若留下了明明白白的遗言,这是美好的。即使人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和价值观仍然存在,没有真正消失。
整首诗词通过对辛宪若生平和诗人的思考,表达了对辛宪若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悟,传达了积极向上、追求内心纯洁和追求价值的人生态度,赞美了辛宪若的才华和遗留下的美好精神。
古瓷大碗今无有,特地凶年洗出来。满著十分牛乳粥,客思吃尽鬼神猜。
阴阴垂柳乱蝉嘶,柳外娇莺自在啼。心事太平山色好,开轩坐到日沈西。
十里松阴蒋子山,暮烟收尽梵宫宽。夜深更向紫微宿,坐久始知凡骨寒。一派石泉流沆瀣,数庭霜竹颤琅玕。大鹏泛有捕风便,还许鹪鹩附羽翰。
一窗丝雨一帘风,当日虀盐滋味同。见说主司多好句,肯将弄蚁待诸公。
明月青松枝,幽人岩下步。劝君早归来,草头已多露。
有为皆梦形,颠倒执三生。善财不费力,百城一念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