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

妙岁麟经得兴微,名成四十壮心违。
半生于德归六驷,一节夷清在首薇。
古礼事亲轮月晓,新诗易箦片云飞。
九京他日如堪作,见说非公谁与归。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是宋代阳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妙岁麟经得兴微,
名成四十壮心违。
半生于德归六驷,
一节夷清在首薇。
古礼事亲轮月晓,
新诗易箦片云飞。
九京他日如堪作,
见说非公谁与归。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阳枋对心友李应之判县的挽歌之情。诗人感慨道,在年华正盛的时候,李应之却因追求名利而错过了壮志豪情的年华。李应之一生以德行归属于六驷(指官职),只有一段清白之名留在首薇(指名望)。尽管古代的礼仪事情亲近轮月的晓光,新诗也如易箦般飘逸,但当面对未来的九京(指京城),李应之的作品是否仍能有所成就,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诗末,诗人询问谁会和李应之一同归还。

赏析:
这首诗以哀怨之情,抒发了诗人对心友李应之的感伤和忧虑。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意象,如"妙岁麟经"表示诗人的壮年时光,"六驷"代表官职,"首薇"象征名望。通过对李应之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追求功名利禄而放弃真正理想和志向的痛惜之情。诗中还涉及到传统礼仪和新诗创作的对比,暗示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突与选择。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问题,诗人质问未来的九京是否值得李应之去追求,以及是否有人会和他一同归还。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担忧和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过白起墓》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 《赋得岩穴无结构》

    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 《失调名》

    蹙绣圈金,盘囊密约,未赴意先警。欲罢还休,临行又怯,倚定画栏痴等。帘风渐冷。先自虑、春宵不永。更那堪、斗转星移,尚在有无之境。绿云满压蝤蛴领。渐愧也、满怀香拥。此际有谁知证。但楼前明月,窗间花影。

  • 《赠岩居僧》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 《同师道弟奉亲游延平凤山》

    我来一载强,再觌凤山面。时当秋末垂,群木尚葱倩。卓彼鸾停姿,清流洁于练。照影眩其仪,世治乃一见。伊予独何人,娄获遇奇盼。去年旱少收,田里多流转。今年虽得稔,旧恙复枝蔓。圣主肩有虞,斯瑞遂可援。却笑闽越氏,虽美谁与传。山势较奇崛,泉源费洿羡。坚松峻壁挂,暗溜

  • 《赠别君英》

    相去十五里,不来几半年。知君农事段,疏我话诗篇。置石桐阴涧,开门海口天。老人愁此别,把酒菊丛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