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仓掾救荒移,实惠洋洋摄令时。
更有棠阴在空圄,庐山遗爱未应衰。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刑邦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孙应时。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仓掾(官员)在救济灾荒、管理仓储时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公益和仁爱精神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区区仓掾救荒移,
实惠洋洋摄令时。
更有棠阴在空圄,
庐山遗爱未应衰。
诗意:
这首诗词以仓掾为主人公,描述了他在救济灾荒以及管理仓储时所做的事情。他尽心尽力地救济灾民,为人民谋取实际利益。诗中还提到了庐山的棠阴(指庐山的美景)在空圄中,暗示了庐山仍然保留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对庐山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仓掾的仁爱行为,传达了作者对实际行动和社会公益的推崇。诗中的"区区"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谦逊,也强调了他的行动虽然微小,但对人民的帮助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洋洋摄令时"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仓掾的行动给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以及他在官职上的职责。
诗的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庐山的美景和人们对庐山的眷恋之情。"棠阴"指的是庐山上的樱桃树,这里用来象征庐山的美景。"在空圄"则表示这些美景仍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庐山遗爱未应衰"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热爱和对庐山美景的珍惜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仓掾的行动和庐山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仁爱精神和自然之美的歌颂。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公益和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对仓掾的描写,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实际行动和仁爱精神的肯定,同时通过庐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整首诗词既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又传递了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